第470页

这也难怪呢,能够搞出这么划时代的发明,一个工程师又怎么可能不得意?

不过,夏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是他有意说的那么低,他确实起了极大的作用——只不过是盗用了别人的智慧罢了。

人类对钢的应用和研究历史相当悠久,但是直到19世纪贝氏炼钢法发明之前,钢的制取都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在近代的钢铁冶炼史上,有一次极其重大的革命性突破,那就是贝氏炼钢法。

它是1856年由英国科学家贝塞默(henry besser)发明的。他设计的高炉,原理上是通过从炉底向铁液吹风,让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参与反应,最终能在10分钟内将10-15吨铁水炼成钢,比过去的炼钢方法节省90%的时间和费用,从而第一次真正能使大量生产钢材成为可能——也就第一次使得工业化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铺展开来。

当然,贝氏制钢法并不是没有缺点,因为空气中氮气含量很高的关系,所以钢中具有较高的氮、磷含量,杂质较高。

1879年出现了托马斯底吹碱性转炉炼钢法,它使用带有碱性炉衬的转炉来处理高磷生铁。虽然转炉法可以大氧气顶吹转炉,但它对生铁成分有着较严格的要求,而且一般不能多用废钢。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废钢越来越多。

在酸性转炉炼钢法发明不到十年,法国人马丁利用蓄热原理,在1864年创立了平炉炼钢法,1888年出现了碱性平炉。平炉炼钢法对原料的要求不那么严格,容量大,生产的品种多,所以不到20年它就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方法。

但是,最终还是贝塞默笑到了最后,早在刚刚发明这一技术,贝塞默就曾倡议过用纯氧气取代空气在转炉内炼钢,但是因为纯氧制备困难成本太高的关系,直到二十世纪这种生产方法才推广开来,最终,于1952年,在奥地利出现纯氧顶吹转炉,它解决了钢中氮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含量问题,使质量接近平炉钢,同时减少了随废气损失的热量,可以吹炼温度较低的平炉生铁,因而节省了高炉的焦炭耗量,且能使用更多的废钢。由于转炉炼钢速度快且节约能源,故转炉炼钢又成为当代炼钢的主流。

不过,这些东西都是留给未来的工程师们慢慢去考虑的问题了,我只要开个头,现在能抢先一步把这种高炉建成,然后依靠这些高炉源源不断地炼出钢铁来挣大钱,这就够了,不是吗?夏尔心想。

因为前世并不是工程师的关系,所以夏尔也只是大致记得一些有关于贝氏制钢法的原理的介绍——所幸,在1849年,实现贝氏炼钢法的技术储备都已经达到了,所欠缺的也只是思路而已。

在得到了夏尔提出的某些思路之后,工程师德·斯蒙感觉豁然开朗,多年来在工作中原本就有的一些想法,也慢慢地串联了起来。于是,在经过了几十天的精心思考之后,他终于拿出了自己的新设计的高炉方案,然后经过夏尔的拍板,最终决定在吉维尼开始建设。

于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足以载入科技发展史、甚至可以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已经安到了西奥多·德·斯蒙先生的头上?

德·斯蒙炼钢法……呃,听上去倒也不错。

接着,德·斯蒙又滔滔不绝地谈起了自己设计的高炉是多么多么有创意,又是怎样得高效实惠,茫然不懂的夏洛特,虽然脸上还摆着微笑,心里慢慢地有些不耐烦起来,她完全不懂这些东西有什么好玩的,所以目光也游移不定起来,等着对方快点讲完。

夏洛特的心情,和她共处了那么多年的夏尔当然完全明白了,于是他也不打算多说什么客套话,直接就和德·斯蒙先生讲起了正题,“先生,我们对您的工作业绩和态度十分满意,我希望在这里建设完成之后,您能够留在这里担任总工程师,报酬您不用担心,绝对比同行要高许多。”

“嗯?”德·斯蒙先是惊喜,然后又有了一些迟疑,“可是,我的妻子和孩子都不在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