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页

说到这里,杨侗的眼中寒芒一闪:“大家说说,瓦岗寨现在声势又起,甚至比以前的还要大,我们怎么办?”

元文都勾了勾嘴角,这时候他知道,杨侗问到头上了,主动说话比给逼着说要好,他出列说道:“启奏大王,我们东都的守军虽然有十余万人,但是要负责整个东都及附近几个仓城的安全,兵力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一旦分兵,就会给贼人各个击破,实非上策,李密攻取回洛仓,并不是我们东都守军的责任,而是本应该追剿李密的裴仁基,作战不力,没有挡住李密的南下,现在弄成这样,我们应该严令裴仁基与李密尽早决战,不能让李密再扩大兵力了!”

杨侗不满地说道:“裴仁基总是说他手上的兵力不足,万余人马无法与李密决战,一再地要我们增派兵力,现在元太府你说,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让裴仁基靠着万余人马,跟敌军决战吗?万一裴仁基再败,我们还控制得了李密吗?”

元文都叹了口气:“并不是我们不想派兵出战,可实在是无兵可派啊,城中现在有百万民众,需要大军弹压和管理,不然万一东都有失,那可是一百个回洛仓城,也弥补不了的损失啊。”

杨侗的面色一沉,朗声道:“各位大臣,将军,你们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才,应该为朝廷效力,可是现在国难当头,你们不思报国,却总是这样推来阻去的,难道就要眼睁睁地坐视贼人再象当年的杨玄感一样,兵临东都吗?父皇已经下诏,要我等一定要主动出击,今天本王不是再听你们抱怨的,而是要你们拿出一个出击的办法来!”

段达心中一动,正想要说话,突然,身后传来一个大嗓门:“既然陛下已经下了令,那我们没什么好说的了,末将不才,愿领兵出战!”

杨侗的脸上闪过一丝喜色,看向了站出列的一员八尺大汉,此人全副披挂,面如重枣,一对铜铃般大小的眼睛,凶光四射,正是虎贲郎将刘长恭。

这刘长恭乃是河北人士,并非关陇世家,只是一个地方上的豪强,杨广征高句丽时,下令在关东各州郡重设军府,这刘长恭就成了本地的鹰击郎将,征战多年,一步步地积累军功,也升到了虎贲郎将,在这东都城里,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悍将了。

杨侗满意地点了点头:“刘将军果然勇武过人,不过,你有多少兵力,可以出击呢?”

刘长恭不假思索地回道:“末将有精兵五千。愿领命出击。”

杨侗的嘴角勾了勾:“五千?好像太少了点。元太府说得不错,东都虽然有十几万守军,但兵力分别给二十多位将军所掌握,各领兵数千,负责一方治安,互不统属,刘将军,本王可以再让几位将军协助你。”

刘长恭哈哈一笑:“大王,谢谢你的好意了,末将已经想好了增加兵力的办法,只消大王一声令下,不用半天即可得精兵三万!”

第1843章 三万青年三万军

杨侗的脸色一变,连忙问道:“什么,半天就可以得精兵三万?刘将军,你快说,如何能做到这点?”

刘长恭笑道:“翟让李密等辈,看起来虽然声势浩大,但他们无粮缺米,占了兴洛仓城之后就仓皇逃离,这就说明他们并没有什么实力,那翟让不过是一个山贼而已,没啥大志,所以抢了米就回去,李密就算有野心,不过是个半路上山的外人,也不可能决定什么大事,所以这些不过是些饥饿的草寇,有了粮食就不思进取,并不难对付。”

“他们上次能侥幸害了张将军,不是因为他们多有本事,而是因为贼众无粮,拼死血战,这才能暴发出战斗力,可是这回他们有了粮食,暂时安全无忧,那就会惰性复发,兵法有云,避其锋芒,击其惰归,现在各路贼人都抢到了粮食,正是急着回山寨庆功的时候,此时我们出兵击之,必可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