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页

杨广咬了咬牙:“想不到召集这些蛮夷作战,竟然要这么麻烦,也罢,王爱卿,既然这些契丹人派不上用场,那我们还要收买他们做什么呢?直接派兵护送突地稽回到自己的部落,不就行了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突地稽来请求内附,这是这些原来臣属于高句丽的仆从蛮族的第一次,微臣愚见,陛下一定要让他们举部落迁移到我大隋境内加以安置,赏赐他们米粮谷物,允许他们选择放牧或者是耕地,以作示范。”

杨广奇道:“示范?给谁示范?朕要这些蛮夷是来帮天兵打仗的,不是把这些人当成大爷一样供起来,王爱卿,你不明白这点吗?”

王世充正色道:“陛下,那些蛮夷部落,一向是事大畏威,以前不与我大隋接壤,所以会臣服于高句丽,现在见识到了我大隋的强大,又被大隋切断了和高句丽的联系,就会开始想着改换门庭,向大隋臣服,之所以犹豫不决,无非是怕上次平壤之战中,杀伤我军甚众,陛下会发雷霆之威,将之击灭,所以才会个个观望,不敢投降,那突地稽若不是给契丹人突袭,无法回故土,也不会向陛下请降内附的。”

杨广点了点头:“朕本以为那突地稽是慕名而投,听你这么一说,还真的是走投无路才来的,既然不能征调这些蛮夷从征,那朕看也没必要留着他们了,给这突地稽一些钱粮,把他打发走就算啦。”

王世充微微一笑:“陛下当知千金买马骨的典故,当年燕王为求千里马,不惜千金买了匹千里马的尸骨,置于高台,其后果然有人进献真正的千里马。而这突地稽,就是这个马骨,他的部落又小又弱,但是他是第一个主动来投的勿吉部落头人,如果陛下对其加以厚待,让其他的蛮夷各部都知道归顺大隋的好处,那契丹和勿吉故地的这些蛮夷部落,就一定会争相来归附,不复成为威胁了。”

杨广先是本能地咧嘴开笑,突然又想到了什么,摇了摇头:“可是要养活这几十万蛮子,是不是太费了点?要是他们都来内附,我营州前线,可没这么多钱粮来养活啊。王爱卿,这关外辽西之地,本就荒凉,就是我营州的驻军,都要靠从涿郡和怀远镇运粮维持,哪还能养活这几十万蛮夷呢?不可不可啊。”

王世充胸有成竹地微微一笑:“陛下,微臣可没说要养活他们啊,微臣只是要让他们觉得,投靠大隋,更有前途!”

第1214章 交易授权

杨广的眉头皱了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王世充面前,他觉得非常地自卑,感觉自己这个狡猾的西域胡人面前,就象是个傻子,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诡计多端的家伙,现在至少还是在为自己出谋划策的,他舔了舔自己的嘴唇,说道:“这又是什么意思呢?不是千金买马骨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正色道:“不,陛下,千金买马骨只是个比方,是要这些蛮族部落,看到我大隋已经赦免了他们的罪过,如果有部落象突地稽他们这样,举部落来投,我们大隋是会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接纳他们所有的蛮族部落。”

杨广有些明白了:“就是说只是对突地稽他们做做样子,而对于其他想要归顺,内附的部落,是不让他们进入我大隋境内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开口道:“陛下英明,这些蛮族部落人数众多,要是全进入大隋境内,安置在营州附近,我大隋是吃不消的,当年南匈奴内迁,也就十万帐左右,五十多万人口,就弄得汉朝负担不起,最后酿成了五胡乱华,所以对于契丹,勿吉人来说,给他们一些虚衔,让他们留在原地,隔个几年给些粮食和绢帛,边境开放互市,就象对突厥那样,也就可以了。”

杨广的眉头一皱:“只是这样一来,不是会失信于这些蛮夷吗,朕要是允许勿吉人内迁,却不允许契丹人进来,他们会不会因而生恨,转而复叛呢?”

王世充摇了摇头:“不会的,陛下,这些蛮夷部落,平时就是相互攻杀,争夺水源,草场,猎物,自己掐还来不及呢,哪能顾得上进犯中原?看看突厥就知道了,各个小部落的攻杀,连他们的可汗都管不住,更别说陛下您了。所以只要开放互市,能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物品,如碗锅瓢盆的供应,也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王世充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说老实话,这些北方的蛮夷,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首领,一直处于部落的分裂状态,对大隋是最有利的,他们会为了水源,领地,草场而争得头破血流,经年累月的仇杀,也让他们各部之间结下血仇,子孙相继,无法化解,这样就无法威胁到我们中原王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