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页

加上莱州那里的元弘嗣,手里倒是有三万从幽州带过来的精兵,而准备渡海远征的江淮精锐更是不下五万,可是眼看着齐郡的盗匪蜂起,却不发一兵来救,还说什么他的兵是要渡海打高句丽的,一个也不能动。

不仅如此,元弘嗣还仗着杨广给他在齐鲁之地,为了督造战船,可以便宜行事的尚方宝剑,强征了大批齐郡的民夫,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上的丁男,都必须前往莱州的造船厂,充当杂役苦力。

为了赶工,元弘嗣手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士兵,逼着那些可怜的齐郡百姓,光着身子跳入齐腰深的海水里造船,日夜轮班,每天只让睡不到三个时辰,时值寒冬腊月,可是海水却不会结冰,那些船工们很多腰以下都生了蛆,大块的烂掉,然后就给当成垃圾一样扔进尸堆里等死,每天的死者高达千人,从莱州到历城,运送尸体的大车前后相望,络绎不绝,道路两边到处都是新建的坟堆,整个齐鲁大地,都是一片号啕大哭之声。

元弘嗣的暴政把更多的民众往王薄和格谦那里去推,短短三四个月的功夫,这两支叛军已经超过了五万人,甚至颇有下山出坑,攻州略县的架式,眼看着齐郡这里的匪情已经纸里包不住火,元文都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要知道,以杨广的好大喜功,一旦得知了齐郡的现状,一定会龙颜大怒,到时候元文都丢官事小,只怕连这条命,也保不住了。

想前想后,元文都只能咬咬牙拿出最后的一招,准备重贿提拔自己的虞世基与裴蕴,请求他们让从江南北上调往涿郡的征高句丽部队,能派出一两支劲旅,绕道齐郡,协助剿灭这王薄和格谦的叛军,即使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能稍稍打掉这些贼人嚣张的气焰,只要大军出征高句丽后,内地一定会民变四起,到时候自己这里的叛乱,也就看起来没那么严重了,应该可以侥幸过关,这点官场生存哲学,久经官场的元文都,还是驾轻就熟的。

不过老天保佑元文都,就在他决定上书的时候,却传来了这样天大的好消息,朝廷居然主动派大将张须陀,兼了这齐郡郡丞,还带着他那南征北战,威名赫赫的八风营,前来齐郡镇守,维持秩序了!

这张须陀的本事,元文都再清楚不过,虽然元文都本人没打过仗,只是个文官,可当年也是在兵部里任职多年,从一个兵部司员外郎一直当到侍郎,对大隋的各路悍将,还是心中有数的,这位张须陀,虽然官职不算太高,但打仗的本事,那可是一等一的,可以说从天南打到海北,大隋的强敌几乎给他打了个遍,有他出马,什么王薄,格谦,通通不在话下!想到这里,元文都的嘴角边勾起了一丝笑容,他仿佛看到王薄和格谦的两个脑袋,已经挂在齐郡的东门了!

第0941章 秦琼来报

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声响亮的长嘶,透过清晨的薄雾,从城门口的方向传来,雾影重重中,似乎只有一人一马,从东城的方向向着这里疾驰,马上的骑士,背上隐约插着两面靠旗,看起来绝非大将,而象是一个传令亲兵。

元文都的脸色一沉,猛地一转头,回头瞪起了站在自己身边的齐郡司马孟海松,沉声道:“孟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这孟海松本是齐郡的鹰击郎将,也是兼任齐郡司马的鹰扬郎将唐小方的副手,唐小方在两个月前出兵长白手平叛,孟海松也是作为副将率兵断后,他是亲历了整个讨伐军的崩溃,那无处不在的叛匪伏击,已经成了他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恶梦。

比起元文都,孟海松更渴望张须陀的到来,不是因为他多了解张须它,而是因为有了打仗的张须陀将军在,他和他的那些败兵们再也不用面对那些可怕的丛林恶魔了。所以这次迎接张须陀的事,他比谁都积极,不仅主动让出了历城外的守备大营,还派了几拨传令兵与张须陀所部接洽,也正是他昨天晚上拍胸脯向元文都保证今天张须陀大军一早就会到,元文都才会率领全郡文武在这里一早等候呢。

孟海松的嘴角抽了抽,不敢面对元文都那愤怒的眼神,低头道:“末将,末将昨天晚上还跟张将军联系着的呢,他说今天一早就会到,大军留守城外军营,而张将军,张将军本人会带着军官们前来城中,拜见郡守大人,末将,末将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那阵响亮如雷的马嘶声由远而近,很快就到了元文都一行面前几十步处,元文都狠狠地瞪了孟海松一眼,转头看向了这名骑士,冷冷地说道:“来者何人?”

十余步外,一匹高大神骏,通体青白相间的马上,端坐着一员五大三粗,壮如虎豹的猛男,头戴亮银分翅盔,丹凤眼,面如重枣,两道剑眉斜飞,满脸尽是英武之气,而从头盔两边披出的长发显示,此人并不束发,而是披风额带,狂野不桀。

他的身上穿了全套的连环甲,胸口亮银护心镜,能把人的脸都照得清清楚楚,而两大块肩甲之上,斜立着几根锋锐的倒刺,若是近身肉搏,光是一个野蛮肩冲,即可置人于死地,加上此人单手持着的马槊,还有副武器挂钩上一对沉重的熟铜铁锏,无一不显示,这人乃是猛士中的猛士,绝非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