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页

“这样的支流庶子,如果在前两代里能奋发而起,靠自己的本事入朝为官,那反而成就会在嫡长子之上,可是反过来,要是连着两三代都做不了官,那很快也会跟普通的田舍翁没什么区别了。你上次说的那个科举,其实真正能占到最大便宜的,往往是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流子孙。他们不缺才能,只缺这机遇。”

萧皇后以手掩嘴,轻轻地“啊”了一声:“至尊,那照这样说来,这科举还是只会便宜了世家子弟,不会在平民百姓中选出新的官员来,既然如此,还有必要搞吗?”

杨广斩钉截铁地道:“搞,一定要搞,必须要搞。皇后啊,你想想,普通人家争家产争得最激烈的,是和外人还是自己人争?”

萧皇后一下子反应了过来,这一回他真的服了杨广,甚至主动对他竖起了大姆指:“至尊实在是英明过人,这样一来,得了官的世家支流子弟们就会想着办法压过嫡流子弟们一头,再把这个嫡流长房给夺回来,所以他们的精力只会用在内耗上,根本不可能形成一个集团来跟至尊作对了。”

杨广哈哈一笑:“是啊,为什么汉朝和西晋衰亡了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宗室之间骨肉相残,尤其是西晋的八王之乱,自家的王爷们打起来比谁都狠,朕可是绝对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现在朕的那批兄弟已经都被清除干净,不会再对朕构成威胁,接下来只要把我那几个堂兄弟也给除掉,朕的江山便可高枕无忧了!”

第0714章 科举制度

杨广说到最后几句时,咬牙切齿,面目狰狞,眼中杀机毕现,让萧皇后不寒而栗,印象中,只有在夺位的那段时间里,每天在床上搂着自己商量着如何除掉杨勇时,杨广才流露过这样的表情。

杨广也意识到了自己刚才表情太凶残了一些,吁了口气,对着萧皇后笑了笑,道:“皇后,还有第二个问题呢?”

萧皇后反应了过来,道:“这第二条嘛,乃是这科举的结果,至尊,你要科举取官,会给中举的读书人什么官呢?总不可能让他们过了科举就直接当上三公九卿吧。”

杨广沉吟了一下,道:“这个嘛,以前的太学生如果期满结业,一般是授个从七品或者正八品的博士之类的官,但是科举不同,是要为朕选拔治国的人材,这样好了,每期科举取个两三百人,让他们从中县或者下县的县令或者县丞做起。”

萧皇后笑了笑:“问题来了,若是从县令做起,那想进入朝堂至少要十几年的时间,至尊准备如何撑过这段时间呢?”

杨广一下子说不出话来,瞳孔急剧地缩小,萧皇后的话让他一下子醒悟了过来,这科举制度虽然听起来不错,但至少短期内是帮不到他忙的,就算一切顺利,十余年内,世家大族出身的重臣们把持朝政这一点是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杨广叹了一口气,道:“走一步看一步吧,现在先通过扶持江南文人,削弱五姓七望这样的北方超级世家,另外还需要皇后你的娘家人多为国分忧,象萧琮,萧瑀和萧铣这样的优秀人材,朕是准备重用的。”

萧皇后秀目流转,轻轻一笑,道:“臣妾先代兄弟和侄子们谢谢至尊,只是臣妾的主公萧琮多年来一直对在朝为官没有兴趣,而萧瑀刚刚被至尊提拔为内史侍郎,不知至尊准备如何用铣儿呢?”

杨广的心中突然闪现出一丝阴影,这萧铣虽然年纪轻轻,但城府极深,这点从他献上的废州立郡之策就能看出,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能有如此见识,现在让杨广感觉到的不是一开始时的兴奋,而是一丝恐惧,原来一直抛之脑后的萧铣那个叛贼爷爷,这会儿又钻进了杨广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萧皇后看杨广这番模样,知道他是对萧铣起了猜忌之心,心中暗叫糟糕,就怕杨广给萧铣安排一个清闲的散官,留在京中,萧瑀对这样的安排自然是求之不得,可是野心勃勃的萧铣肯定是不愿意这样的,而且萧氏的复国大计,更是会受到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