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页

仁寿年间,李子雄因为牵连到别人的案件里而被免官,现在正赋闲在家。

此人是沙场老将,又是北齐故地的渤海(在今山东)人,派这么一个人去接管幽州,要是成功的话,就可以在杨谅的背后狠狠地插上一刀,即使失败的话,也不过死了个免官在家的闲人,没有什么损失。

而且李子雄祖父两代都在北齐,在那里有一定的基础和故旧,成事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别人。

杨广听着杨素分析了此人的情况和此事的得失,不住地点头,道:“就派他去,杨尚书,诏命李子雄接任幽州总管,原幽州总管窦抗即日回大兴,另有安排。”

杨素应了声是,继续道:“臣还有一人举荐,可以助陛下在杨谅的背后再插一把刀。”

杨广面露喜色,连忙道:“还有何人?杨仆射快说。”

杨素道:“朔州(在今山西的北部)总管杨义臣,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只要陛下一纸诏书,他一定会尽起朔州兵马,痛击反贼的。”

杨义臣有名将之称,他的性格沉静谨慎,武艺高强,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开皇二十年的那次大破突厥步迦可汗的战役中,杨义臣调归史万岁指挥,作为他的前部先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因为史万岁被杨素构陷害死,本可立功升官的杨义臣也只是升了个朔州总管,继续在边关站岗放哨。

不过杨义臣所在的朔州就是汉朝时著名的马邑一带,当年在汉朝时就是与匈奴接壤的最前线,现在也是大隋与突厥的交界处,所以杨义臣所部的两万步骑虽然人数不是太多,但却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

这支部队如果从朔州出发攻击杨谅,加上幽州的数万兵马配合,足以让杨谅不敢尽起并州大军进入关中。

本来杨素对是否让曾经自己打压过的杨义臣掌兵平叛一直摇摆不定,最后还是在杨玄感和李密的极力劝说下,咬咬牙,以国事为先,暂时放下了私怨,当廷举荐,给了杨义臣这样一个立功的机会。

杨广听了杨素的分析,抚着颌下的胡须道:“杨尚书推荐的人都很得力,朕相信这两把杨谅身后的火一定能烧起来,只是我们这大兴城,要作如何的防守?”

杨素胸有成竹地应答道:“大兴城外现在有五万番上的右屯卫大军,而城内还有一万骁果铁骑,足以应付杨谅的突击。”

“杨谅如果现在就起事,他也需要时间去征发和调动各地的兵马,且不说四州之地的数十万兵马有多少人会跟着他造反,只说这调兵的时间,起码也要有一个月左右。”

“因此依老臣的推算,他如果想达成进攻的突然性,最好也是最有效的一招,就是一边派人去各地调兵,一边出动晋阳城内,他的王府护卫部队,以这支轻兵部队直冲黄河上的渡口蒲州,打开进入关中的门户。”

杨广的表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那依杨尚书看来,如果杨谅真的这样做,有成功的可能吗?”

杨素的表情依然非常淡定从容,他摇了摇头道:“杨谅的并州部队,多数将士们的妻儿老小都在并州,如果李子雄能成功地调集幽州部队,加上朔州的杨义臣,就会威胁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