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

王世充刚才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他眼中绿芒一闪,正色道:“下官以为,上策乃是效仿当年吴国分三军轮流袭楚,让楚国疲于奔命之法。”

高熲的眼睛一亮,坐起了身,沉声道:“说具体点!”

王世充点了点头:“真想灭高句丽的话,一方面与百济和新罗通好,约定他们一起攻击;另一方面,可以在幽州和营州每年出动两三万人的偏师,骚扰攻击高句丽的辽东一带,攻击其边城,掳掠其人口,占了便宜后就退回,不与高句丽的主力大军正面对抗。”

高熲的两眼开始放光,他追问道:“那若是高句丽不堪其烦,起大军来攻,又当如何应对?”

王世充微微一笑:“那样的话,劳师远征,师老兵疲的就成了高句丽了。高句丽不是草原的游特民族,可以全民皆兵,随时出战,他们的百姓平时也是务农,除非战争动员,不然不会征召为士兵,所以只要每次在农忙时出动两三万人,把声势弄得足一点,号称十万,就足以让高句丽紧张起来。至少高句丽整个辽东地区会进行总动员,时间一长,辽东一带农田的收成就会受影响,军队师老兵疲,军粮储备也会大大地减少了,这个办法当年贺若弼将军在灭南陈前的几年一直在使用,效果非常好。”

第0388章 渡海远征

高熲眯着眼睛,问道:“这样做确实可以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折腾,慢慢地把高句丽拖垮拖瘦,到时候只要时机成熟,再起大兵攻击,高句丽可一战而灭。”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眼神变得黯淡起来,“可惜圣意已决,这次我们只能仓促出兵了,行满,对于海上夹攻,你有何主意?”

王世充的脸色微微一沉,从他的内心深处,是不愿意这个时候去攻打高句丽的,总觉得过于仓促,而且自己并没有出过海,不习水战,到了大海上只怕还会晕船,在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还远远谈不上发达,即使是渤海海内的风浪也是让许多商人望而却步,更不用说巨大的战舰队了,如果能让自己选择的话,显然还是走陆路更靠谱一些。

想到这里,王世充开口道:“下官主管驾部司,根据账册,在东莱一带的水军船队现有五牙战船四十艘,黄龙战船一百艘,如果要渡海远征,只有这两种大船可以横渡北海,从水路进攻高句丽,只是这些战舰还都是当年柱国,现任幽州总管燕荣从海路南下进攻南陈时使用过的,早已经年久失修,这次如果要渡海远征,只怕还要另建新战船才行。”

高熲点了点头:“需要新建多少?可否从南方调海船北上?我记得当年越国公平定江南时也从海路进击过,迫使泉州叛贼王国庆投降,就是乘坐那种五牙海船,现在也不能用了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越国公平定江南也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战船,尤其是海船,成天泡在海水里,被海水腐蚀得厉害,因为这些海船还要外包铜皮,以抗风浪,海水里有盐份,时间长了就会把这些铜皮给锈蚀。所以这种大海船的寿命一般也只有五六年,时间再久就要散架了,我们中原很少渡海去攻击他国,这种大海船只有现做才行。”

高熲皱了皱眉头:“行满,你和高句丽的商人做生意时,没有那些大型货船吗?这次从海路进攻的部队只怕也要有个四五万人,如此算来,能装二百人的五牙战船需要一百艘,能装一百人的黄龙战船也需要个二百艘以上才行。四五个月的时间,只怕来不及打造这么多战舰,还得多征用民船才可以。”

王世充正色道:“高句丽和我朝的海上贸易线路是要横穿北海,冬天时海上刮西北风,夏天时刮东南风,所以往往是高句丽的商团在秋冬时节出海来我们这里,到了春夏时分载满货物回去。我军如果要渡海的话,也得选择四五月份,若是六七月时,海上多有风暴,大军若是碰到这种风暴,那再多的船也只能葬身海底了。”

高熲也听说过海上风暴的厉害,他盯着王世充的眼睛:“行满,要赶在四五月份出兵的话,你估计能造出多少条战船,可以带多少兵士?还可以征调到多少商船呢?”

王世充想了想,说道:“一般来说,造一条五牙战船,最快需要两个月,青州沿岸的所有船工船厂同时开工的话,一个月应该可以造出二十条,五个月拼了命可以造出一百条来,可载两万军士,黄龙战船可以造出大约二百条,可载一万六千人,只是这样一来,军士们没有时间训练了,大海不同于内地的江河,风浪起伏得厉害,如果不经过训练,只怕难以驾驭。”

高熲的脸色微微一变:“如果是那些江南熟悉水战的军士呢,这次皇上主动点了以水师见长的南朝名将周罗睺,就是想起用南朝熟悉水性的老兵,节省训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