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内史令、上柱国、越国公杨素,识达古今,经谋长远,比曾推毂,旧著威名,任以大兵,总为元帅,宣布朝风,振扬威武,擒剪叛亡,慰劳黎庶。实为平定江南及闽越地区叛乱的首功之臣,以其功,封其子杨玄奖为仪同,赐黄金四十斤,加银瓶,实以金钱,缣三千段,马二百匹,羊二千口,公田百顷,宅一区。

岭南宋康郡夫人冼氏及其孙冯盎,平叛立有大功,特拜冯盎为高州刺史,并赦免其孙冯暄,拜为罗州刺史,追赠其亡夫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可开创幕府,自由任命长史及下属官员,给予印章(有实权),可以调动南越族各部及岭南六州兵马,若遇有机急,可便宜行事,其宋康郡夫人的封号,转授其子冯仆之寡妻,冯盎冯暄之母冼氏(也是冼太夫人的同族,为了区分二人,后世往往分别称为冼太夫人与冼夫人)。

大将军,苏州刺史皇甫绩,在江南之乱中独守孤城,以五千孤军保苏州不破,后又里应外合,与越国公大军共破叛军十万,所部攻克松江,以其功,进位上大将军,迁信州总管,都督十二州诸军事。

大将军,检校广州刺史慕容三藏,在岭南之乱中守城有功,擒杀叛军首领王仲宣,后又里应外合,与讨伐大军共破叛军十万,以其功,授上大将军,赏钱十万,赐奴婢百口,加以金银杂物,转廓州刺史。

上开府将军史万岁,提孤军深入,转战二千里,攻破敌军巢穴,以其功,赏钱十万,拜左领军大将军。

上开府将军来护儿,南征每战必前,斩俘数万,钱塘江之战率奇兵穿插,立有战功,以其功,进位大将军,封襄阳县公,食邑一千户,赐物二千段、奴婢百人,今闽越仍有反贼余党未平,拜来护儿为建州总管,泉州刺史,镇闽中。

给事郎裴世矩,提三千孤军,平定岭南叛乱,安抚人心,以其功,升为民部侍郎,赏钱十万,赐物两千段,待其返京后,履新赴职。

东衡州刺史李丰,在岭南之乱中独守孤城,以五百孤军保东衡州不破,后又里应外合,与朝廷讨伐军共破叛军二万,其忠勇可嘉,亲人死于战事,以其功,特迁其为司州刺史,加衡阳县公,食邑八百户,赏钱二十万,追封其侄李宝为骠骑将军。

此外,奉车都尉王世充,帐下大都督麦铁杖、刘全、冯孝慈四人,讨贼之战中尽心竭力,立有军功,升其为五品仪同。冯孝慈转任代州司马,刘全转任灵州车骑将军,即日上升,王世充,麦铁杖领职回家闲居,俸禄由所在州县拨发。

第0261章 高熲论功

王世充听到这消息时,脑袋“轰”地一声:怎么这一下子就成了转业干部了呢?说好的官职呢?连个奉车都尉也没的做,顶个仪同的名头就这么回家了?

王世充心里有着一个声音一直在叫:“不公平,不公平,我不服,我不服!”他一下子抬起了头,想要发泄,却直接撞见了左边那排第一个的高熲看向自己那冷冷的眼神。

王世充一下子醒悟了过来,这一定是高熲有意为之的,刚才的那个功劳宣读中,只字未提自己在江南和岭南的主导作用,把自己的功劳和麦铁杖、刘全和冯孝慈放到一起,岭南的功劳全归了裴世矩,自己却领了一个仪同的虚职回家,连象刘全和冯孝慈那样的转官实职都没有捞到。

王世充恨得牙痒痒,却又不能发泄,只能在肚子里不断地问候高熲的先人。接下来的一些宣读功劳多数是例行公事,升官的很少,多数是开出赏格,岭南那里还特地加了一条在番禺,东衡州和始兴这三个州郡暂行府兵制度的决定,而那个刘子才也当上了番禺的车骑将军。

诏书宣读完成后,早朝也就退散了,王世充恨恨地走向了殿外,去兵部报道,走到兵部职方司门口,却意外地发现高熲在这里坐着,公堂内空无一人。

王世充一下子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半晌才想起来高熲仍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兵部也在其直接管辖之下,他硬着头皮上前拱手行礼道:“卑职王世充,参见高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