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杨素的嘴边浮出一丝笑意:“封郎,王国庆现在也是犹豫不决,他上次跟你说只有等到高智慧等人兵败来投时,才会倒向我军,这话你信吗?”

封伦摇了摇头:“卑职不信,闽地山川险要,只要派兵封堵了北边的仙霞六岭,据险要防守,就可以断绝大军从浙江南下的道路,不打一仗的话,只怕王国庆不会这么听话,主动杀掉高智慧等人来投的。”

杨素“哦”了一声:“这么说来,我军在入闽前还要在这仙霞六岭和王国庆打一仗?”

封伦道:“不,卑职以为,从海路走,出温州,直取泉州是最好的办法,汪文进在温州也有不少海船,打败他们以后,可以派两万精兵从海道入闽,敌军主力都在北边的仙霞六岭,一定知道后方被占,肯定会不战自溃,到时候不需要我们去催,王国庆也会主动献上这些浙江反贼的首级,向我军投诚了。”

杨素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你看,平定闽越以后,对王国庆等人如何处置呢,而这江南的人事,如果换你在我这位置上向至尊建言,你又如何安排呢?”

封伦看了一眼门外,确认了无人能听到自己二人的谈话,才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王国庆要先招安,让他当个泉州长史,但此人在闽地势力太大,不可久留,闽地需要派一大将镇守,尤其是要收剿沿海的海船,这样才是真正断了王国庆的根,等他没了下海的本钱后,再下手让他暴毙。”

第0218章 翁婿论道

封伦的声音隐隐间透出一丝杀气:“这件事需要镇守闽地的大将来做,依卑职看,来护儿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他这次得罪了皇甫绩,大帅可以暗示皇甫绩上书,把来护儿留在闽地,他肯定会很乐意做这事的。”

杨素的眉头舒展了开来,笑道:“封郎,老夫的弟弟有个侄女,今年十七,才貌出众,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跟我杨家结亲呢?”

封伦微微一笑:“能攀上越国公,封某三生有幸,求之不得,岳伯父大人在上,请受侄婿一拜。”他说着便纳头就拜。他知道弘农杨氏有祖训,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兄弟们也要住在一起,不搞分家,侄子侄女的婚事也都由杨素作主,杨素现在没有未嫁的女儿,所以杨素现在嫁侄女,相当于就把自己当成了女婿,一家人。

杨素满意地点了点头:“贤侄请起,封郎,从现在起,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可以以翁婿相称,在我面前你可以说说心里话,依你所见,这至尊催我回京的诏命,我要如何谢绝才比较合适呢?”

封伦眨了眨眼睛:“至尊的诏书是半个月前下的,当时可能是对您在江北屯兵半年,迟迟不进兵有点意见,加上朝中苏威苏仆射对您一直心怀不满,更怕您夺了他的右仆射之位,这次的事情十有八九是他向至尊进的谗言。小婿以为,岳伯父大人可以把这封军功赏状,跟着塘报,还有一封回给至尊的奏折一起送回,在奏折上说现在已经在三吴大胜,宜将剩勇追穷寇,彻底平定江南之乱,回朝之命,暂不敢奉。到时候至尊看到您勤于国事,又立了如此大功,自然会龙颜大悦,不会为您抗命不归而生气的。至于苏威那里,他一向只会察言观色,如果至尊对您在这里的行动非常满意的话,他是万万不敢在这个时候提醒至尊追究您的抗旨之罪的,只会跟在至尊后面拍马屁,说他用人英明。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是高熲高仆射,皇甫绩,史万岁二人都是他举荐的,您这回为了王世充,当众驳了史万岁的面子,而皇甫绩跟来护儿的事也没完,小婿担心这两个人告状的话,高仆射可能会有想法,如果是他向至尊进言的话,那份量就和苏威完全不一样了。”

杨素平静地说道:“封郎,你的分析固然有道理,但是王世充也是高仆射派来的,这次我让皇甫绩居功第一,让王世充占了史万岁的位置,这不叫不给高仆射面子吧。而且你毕竟年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恐怕现在在高仆射的眼里,更看重,更希望拉拢的,不是史万岁,不是皇甫绩,而是这个王世充。”

封伦笑着摇了摇头:“岳伯父大人是不是把这王世充看得太重了?小婿承认此人确实有才能,但他全无背景,所做的事情也多以暗中的阴谋为主,难登大雅之堂,加上一身的商人习气,高仆射世家子弟,又怎么可能从内心里看得上他?”

杨素叹了口气:“封郎,这是你朝廷经验不足,看问题不够全面啊。高仆射手上自然是能人辈出,论才能超过王世充的也不是没有,比如裴世矩的文才,史万岁的将略都不在他之下,甚至更强,但这些人都是世家子弟,做事循规蹈矩,缺乏王世充的这种狡猾和狠劲。别的不说,就说这次入苏州城,把麦铁杖扔出去换自己一个进城的机会,这种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而自己甘冒刀斧深入敌营,跟着敌将斗智斗勇,此等胆色也非常人所为,虽然我不知道王世充在突厥做了些什么,但他把自己的官都弄没了,想必也是胆大包天,做了啥差点能引发两国战争的事情。成大事者,手下一定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才,高仆射用王世充,才能和出身在其次,主要是看中了他的这种狠劲和冷酷,这个人为了往上爬,不要同伴的命,也不要自己的命,是典型的亡命之徒,你还看不出来吗?”

封伦有点明白了,但他还是摇了摇头:“岳伯父大人对王世充的分析一点没错,只是小侄还是有一事不明,高仆射一向为人正直,而且从来都是提拔和举荐世家子弟,为何会对这个毫无出身,冷酷狡猾的王世充感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