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页

就这样,短短一句话被赋予了无数含义,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孔丘的本意。

就在这室内一片乌烟瘴气之时,外面的门扉被打开了,冷风吹入,让衣着单薄的儒生们打了个寒颤,随即听到一个晴朗的声音却在门口说道:

“一句话里解读出太多本来没有的内容,诸位师兄恐怕是太过了吧。”

众人回头怒目而视,却见门口那位穿着羊皮袄子的年轻士人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

“史笔如刃,罪者功者皆著于丹书,以尺为矩,束于后人面前,以正名分。后人读此书,便可知君上经事之责,可知人臣尽忠之义,亦知为人者仁善之本……这是夫子作《春秋》的缘由,虽然花费了许多心血,但放到这天下之大,浩瀚史册里,依旧只是一家之言。列国的史书里,更多的还是会记述‘赵侯召天子于黄池’,诸侯面对赵国之势,也会曲意逢迎,天子受辱,于他们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来者正是孔子在陈国收的弟子颛孙师,见他胆敢这么对长辈说话,原宪等人顿时大怒,斥责道:“子张,你这是什么意思?”

子张恭谨地朝众人施了一礼,说道:“小子只是觉得,师兄们以为《春秋》一出则天下人人赞扬,都会按照里面的褒贬诛杀乱臣贼子,拨乱世反之正?恐怕是想多了……在我看来,不管夫子如何在笔下对天子加以维护,礼乐征伐自赵国出的事实都是不可更易的,其中的褒贬,于当世时局并无补益。与其闭目塞听,莫不如睁开眼,看清这天下的大变局,加以顺应,如此,孔门之学尚有发扬光大的可能!”

第1111章 子张之儒

s:是漆雕开而不是雕漆开,错误已改,另小说里部分人物性格、行为有虚构成分,不必细究。

子张之言,将满屋的人都惊呆了,连原宪、漆雕开都用手指了指他,半晌说不出话来。

不过对于子张本人而言,他有这种偏激的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一般而言,孔子在离开鲁国前收的弟子被称之为“先进”弟子,离开鲁国后在其他地方收的弟子称之为“后进”弟子,而陈国人子张,就是后进弟子里的佼佼者。他虽然年轻,却好学深思,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在忠、信的思想上造诣极深,并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孔丘虽然十分看好子张,但在评价他的性格时,却大摇其头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高柴愚笨,曾参迟钝,仲由鲁莽,而子张,则是性格偏激。

子张的偏激,表现在他对孔子思想独特的理解上。跟故步自封,喜欢搞繁文缛节的“君子儒”们不同,他喜欢广交朋友,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究外观礼仪。

他还坦言:“下无用则国家富,上有义则国家治,上有礼则民不争,立有神则国家敬,兼而爱之则民无怨心,以为无命则民不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