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页

他知道王孙胜其心难测,其人难以驾驭,所以一直留着一手,纵然用他,也不给他兵权,所以常常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不过这也怪不得别人,同样是从国外来投奔的,计然,邓析因为没太多私心,如今已经位列高官,被邓析带出来的理官们,甚至渐渐形成了一股赵氏官场里的清流,唯君与法是依。

至于失去王孙胜会不会感到遗憾?也不多,诚然,王孙胜也算一位一流的人才,但赵无恤需要的,是伍井那种哪怕要他与仇人握手言和,气愤得咬牙切齿,却也能顺从地去做的人,这种臣子才是好臣子。

剑是用来杀人的,若不听使唤,不安主人的心意挥动,再锋利也是无用之物。

所以说嘛,他为何要为一个心思难测的臣子私仇,而误了真正的大事呢?

臣之志,必须服从于君之志!

何况王孙胜叛逃,很有可能会回楚国,那也不算一件坏事,一山不容二虎,楚国的老虎可不止一头。

赵无恤摇了摇头,又审视起手里赵郑歃血而盟后确定的和约。

第一,郑国割大河、济水沿线荥阳、大梁十五邑,方圆百里地予赵。

第二,郑国彻底放弃陆浑、伊洛之地,悉数交给韩氏,不过郑国手里所剩本已不多,仅有小邑两三座,方圆六十里而已,仅相当于赵氏赏给韩氏的残羹冷炙,谁让韩虎这次兵都没派。

第三,郑国将十多年前非法占有的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六邑归还成周!

如此一来,郑国的国土顿时少了三分之一。

不过赵无恤更看重的,还是第四条:

“十月,郑伯将随赵卿入成周王城,朝天子!”

s: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句唐诗是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虽然是汉代仿古之作,但是全文与王孙胜的处境倒是十分相似。

2屈原的作品中,有三处提及伍子胥:一是《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二是《惜往日》“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三是《悲回风》“浮江淮以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这里面的伍子胥基本是忠贞的形象,而非“楚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