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页

“大宗伯,速速让赵小司寇将兵卒撤回来!”这是有名无权的大司马叔孙州仇带着些许哭腔在一旁嘶吼。

“夫子,由请为赵氏卒右翼,何如?”

这是不嫌事大的子路在请命,他在阳关为司马,平日没少和齐人冲突,一直对错过了雪原大战耿耿于怀。今日赵无恤的强硬态度,反倒让轻侠气质未消的子路大为兴奋,夹谷除了一千赵兵外,还有鲁侯和三桓护卫一千,加上他的五百阳关虎贲,区区数千齐人何惧之有!

几乎所有人都围过来询问,他们将孔子当成了主心骨,但孔子现在已经有些混乱了,是战,是和?孰利,孰弊?

百念交集,在他心中争斗不已。

最后,却是在成周问对时,老子的一句话浮现在心头。

“仲尼,你我之道虽不同,但有一样需牢牢记住,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无论如何,交兵总是最下乘的手段,周公威服天下,但长治久安,依然是靠着制定周礼!

若是和谈破裂,那鲁国又会卷入战争的深渊。

若是夹谷成为战场,泰山一带刚刚从阳虎苛政下解脱的民众又将面对更可怕的恶虎:兵灾!

无助的民众,齐鲁两国哀鸿遍野的场景,他可不想看到,想要复兴周礼,必须先消弭兵灾才行。

是的,事情不该是这样的!

孔丘将身边的御者一把推开,粗壮有力的双手拿过控制驷马的八辔。

“回,由,随我往两军之中走一趟,可乎?”

从方才的异变起,颜回一直静静地呆在孔子身边,此时闻言,立刻毫不犹豫地登车,手持孔子的旌节。

子路原本一心请战,乍听此言微微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