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页

说到这里,孔子已经有些生气了,他如今已经是鲁国位高权重的大宗伯了,还希望着在增强君权后能将中都的治理推广全国,在东方再造宗周。孰料这块试验田竟然种上了别人家的粮食,怎能不恼?

颜回和公孺良等人纷纷对宰予使眼色,连樊迟也有些手足无措。

夫子已经说到这程度了,子我,你还不赶快认错道歉,改其政而遵夫子之道么?

宰予抿着嘴不答话,却有自己的心思。

他入学时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一度受到同样“好学不厌,诲人不倦”的孔子欣赏。

但他也是孔门弟子中,除了子路外唯一一个会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比如质疑三年之孝,认为一年足矣。又比如故意提出难题为难孔子,宰予假设这么一种情况:不是说杀身以成仁么,如果告诉一个仁者,另一个仁者掉进井里了,他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应该跳下去救?因为如跳下去则也是死,如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是为不仁。

凡此种种,都受到了孔子批评,最终导致孔子对他的厌恶。于是宰予也对孔子之学产生了厌倦,大白天上课时居然昼寝,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也”!

可在投靠赵无恤后,在刻意效仿赵氏三邑的“新政”时,宰予却仿佛找准了自己未来。

虽然一开始并不明显,但这才是大霸之道啊!

于是宰予跪地长拜:“夫子崇尚子产,小子也喜欢他的为政之道。小子就用子产的一句话来表明志向罢。小子不才,所施之政不指望施及子孙,仅仅能救世而已!”

孔子一怔:“此话何意?”

宰予再拜,三稽首,触地有声:“夫子克己复礼虽能被万世效法,但却不足以救这乱世,能救世者,唯赵小司寇之新政。其中有惩戒之刑,有约束之法,有强国之兵,有富民之业,有损益之礼,更难得的,是有开拓之心!”

夫子啊,孔门之道不适于乱世,你就当我是一块不能涂上墙的粪土,一根以你巧手也不可雕琢的朽木,一个背弃儒道的弟子罢!

第445章 野心

“巧言令色,鲜矣仁!”

是夜,中都的这场师徒相聚最终不欢而散,孔子在扔下这样一句话后,再不将宰予这个背弃周礼治邦的人视为自己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