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117章 闹不清的标准

薄薄的一册书,定价自然不会很高,书册封面上印了书名和姚思瑜为自己选定的笔名:山猴……

何顾承将样书也带来了,这是书局提前给姚思瑜的,等过了这段忙碌的时间,那边还有再送来几十册书,给姚思瑜送人用。

姚思瑜拿到书,便爱不释手。

当初写那个成语故事,顶多算是练手,这才能真正算是自己的第一本话本。

何顾承要走的时候,姚思瑜也刷的一下奔回房间,拿着一叠稿子跟在何顾承身后追了过去,“何大哥。”

“还有什么事儿吗?”

“我这些天,又写了一个故事,是接着那个小兵往后写的,这次故事稍微有点长,我自己改了三四次了,想让何大哥你帮我瞧瞧。”

他知道,自己再怎么修改,都不能再有所进益了,只能找何大哥,帮他看看。

“好。”

何顾承带着姚思瑜的稿子回去了,上次主要写的是小兵训练的种种,当然在书的最后也埋下了伏笔,将后续的故事衔接上。

他明显能够感觉到,这次的稿子比上次要厚多了。

既然是想让他看着修改修改,那何顾承就是带着挑剔的心情去看的,却不想越看越上头。不知不觉,那些稿子全都看完了。

改是看不出来有什么地方需要改的,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他甚至想现在就拿着稿子,跑去姚家,找到姚思瑜,催着他将后面的内容也给写出来。

一个虚构出来的小兵,一些虚构的险境,再加上虚构的战斗场景,就还……怪好看的!

原来,这就是话本的魅力吗?

顾家没有什么亲戚,顾大夫的两个儿子在去年大年初七才登门,登门还不干人事儿,所以今年即便是他们再来,顾大夫也不会让他们进门了。

初一去了姚家拜年,初二就没事儿了,顾益丰便对外孙说道:“我们每年各个年节总在姚家过,今年挑个姚家有空的日子,请他们也吃个饭吧。咱们手艺不好,那就去下馆子。”

何顾承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只点点头。

“那我们现在就去城里,把馆子定下吧。就去云福酒楼。”

“还是先去杨奶奶家,问问他们家什么时候有空?”

“行,那你去问吧。”

没一会儿,何顾承就回来了,对外公说道:“杨奶奶说,他们家大概要到初九那天,才能空闲下来。”

三个儿子,就有三个亲家,各自都需要走动。还有姚家最近这两年认识的各个合作的人还有朋友,算下来确实也得到初九。

“行,那咱们现在就进城,去云福酒楼,定两桌酒席,初九的。”

“好的外公。”

何顾承手里攒了不少银子,榨油也挣了不少,他觉得杨奶奶想法不错,民以食为天,地是底气,所以在手里有了些银子之后,他也给家里买了一些地。大概二十多亩地,全都佃出去给别人种了,每年送来的粮食,也够他们吃喝。

所以何顾承也想好了,到时候就定两桌最高规格的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