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页

他们不是曾在辽河之战中被周铨击毙了一位太子,又在日本给周铨压制得死死的,他们哪来的胆子,敢如此轻视大宋,除非……他们知道周铨如今被大宋猜忌?

一念及此,赵良嗣背上尽是冷汗。

第449章 怨军

此时是大宋宣和四年的三月,暮春时节,莺飞草长,繁花似锦。

若换了以往,辽主耶律延禧的心情会很好,他喜好射猎游玩,这样的天气里,纵马于大草原之上,马头琴的伴奏之下,唱起快乐的情歌……

只是今年,他已经完全没有了这兴趣,也没有这余暇。

辽军中一片愁云惨淡,随着耶律延禧一起逃来的辽人都是垂头丧气,平日里说话粗声粗气的契丹贵人,此时也都低声细语。

谁都没有想到,在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金人会猝然发动进攻,辽人虽然组织了几场抵抗,却还是未能撑过三月。

军无战意的根源,还是辽国财政上破产了。

各个部族经过连番大战,已经没有多余的牲畜,而唯一有余的是南京道——缴获了宋人大量物资,让耶律淳与耶律大石手中有足够的粮食军械。因此,当辽国军队因为饥寒而崩溃后,耶律延禧否决了向西逃窜的提议,而是来到了燕京。

用他的话来说,燕京有长城之固,便是尽弃塞外之地,也可以从宋国身上夺回来。

而他的大臣和各部族之所以未曾彻底抛弃他,原因也在此,耶律大石大败童贯之战,成了辽国的强心针和救命药,所有的辽国权贵,都将宋国当成希望。他们甚至盘算着,要将整个河北、河东之地都夺到手,这样一来,北可以凭借长城之险阻塞金国,南可以凭借黄河隔绝宋人,辽国在河北、河东之地可以苟延残喘。

不过萧奉先对此极是反对,因为他清楚,到了燕京,耶律淳与耶律大石手握兵权,不可能还让他象以往一般控制朝政,他想要劝说耶律延禧西去,却被耶律延禧责备:“朕信任君兄弟,以为国家柱石,但君兄弟至今,于事无成,反令国事败坏若此,君有何面目再于朕前献策。未斩君兄弟首绩,乃是看在皇后与元妃面上耳,君可自去,勿复言也。”

此语令萧奉先大恐,他与其弟萧嗣先率领亲族,反向去投金国,又被辽国残兵所获,残兵直接将其兄弟诛绝。

“皇叔辛苦了,大石林牙,你也辛苦了。”

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群山,耶律延禧心神稍定,再看着前面迎来的耶律淳、萧干与耶律大石,他甚是感慨,快步上前,将要行礼的三人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