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页

赵佶将赵俣吼走之后,终于无力地坐了下来。

眼前繁华的京师,原本如画一般的江山,如今却激不起他赏玩的兴趣,就连艮岳,也让他觉得有些碍眼了。

“李邦彦,你想说什么就直说!”眼角余光瞄过,赵佶忽然看到李邦彦在那儿欲言又止,当下沉声道。

“臣担忧郓王安危。”李邦彦忧心忡忡地道。

此语一出,周围众人都露出了异样神情。

若前方大胜,李邦彦提郓王,那就是为郓王请功。但前方大败,他此时提郓王,言下之意,可是失利也与郓王相关!

从来不曾听闻郓王得罪过李邦彦啊,他这时捅一刀子……

但是赵佶脸色大变:“你是说……”

“据臣所知,周铨曾言,此次北伐,若胜则罢,若有失利,我大宋虚实,则尽为辽、金所知矣。而且河北之地,地势平阔,易于敌骑去来,童贯先后两败,皆败于敌骑突袭,若是敌有一支偏师,越境而入,直袭大名府,则郓王处境堪忧。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皇子乎?”

听李邦彦说到此,众人都咽了口口水,心中暗赞此人会说话。

这样的话,绝对能打动赵佶!

赵佶也不由自主点头,他听出了李邦彦的言外之意,辽人不可能动用偏师越境深入,但是童贯已经连败两场,若是再败一场,桑干河都不可守,他只能退回原本的宋国境内,甚至还要继续南退,不仅周铨夺来的各州县尽数回到辽国手中,连宋国境内也要成为辽人纵横劫掠的战场。

那样的话,大名府危矣。大名府既危,以兵马大元帅身份留于此处的赵楷,就会身处险境。

但这看似关心赵楷安危的建议,实际上却暗藏陷阱。赵楷是指望着北伐之功来取代赵桓为太子的,但如今回京,相当于临阵脱逃,至少在短时间内,他和他的同党,都没有脸面提换太子的事情了。

“令人立刻传旨,召郓王回军,去其兵马大元帅之职,由副帅……童贯继任,拔种师道为副元帅……”

赵佶口述旨意,自然有人在飞快地记录,可他话音还未落,就见有宫使匆匆赶来:“八百里金牌急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