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页

龙川别院、济州、流求,三个地方正在快速培养着学生,去年结业的学生数量是六千余,今年的数量会是八千,明年是一万,后年可能进入爆发增长时期。

狄丘、海州、济州的工场中,每晚都有夜校,凡上夜校且通过考试者,薪水就可以提一档。这使得那些原本厌学的大老粗们,也纷纷报名,他们学的可不仅仅是识字算数,还有组织管理……

只要再过几年,周铨便可以拿出一支人数在十万以上的能读会算的骨干力量,他们完全可以取代一路的官僚体系,上至主官下到胥吏,统统可以取代。

再过十年,这个数量可以扩大到百万,那个时候,他们要想取代大宋,可以说是顺水推车的事情。

“董先生做得出色,立了一大功,而且从今以后,太学生有事没事,都会去敲登闻鼓吧?”周铨听了细节之后,忍不住大笑起来。

“皇帝才不会给他们这机会,登闻鼓院加派人手了,两百名禁军,足以让他们再也靠近不了登闻鼓。”王启年笑道。

然后他肃容:“皇帝有意遣赵楷为使,来徐州与海州,却被嘉王所拒……”

在得到蔡京进言之后,赵佶的私心作怪,终于还是偏向赵楷,希望他能够作为使者来见周铨。

可是赵楷却是认定周铨要造反的,闻得这个任命,直接哭尿了,抱着赵佶的大腿,说若赵佶欲要他性命,他回去就自缢,何必多此一举,反而受贼人所辱。

这让赵佶没有办法,又不好直接和他解释,让他去是要他尽释前嫌,获取周铨支持,好与赵桓争夺太子之位,因此劝了几遍,见他死活不肯,只能放弃。

“和咱们如今的天子一样,都是绣花枕头外表光,拆开面子一包糠。”周铨听得这个,冷笑了一声。

赵楷完了。

哪怕赵佶再倾向他,在这一次政争之中,他既不能保护自己的手下,又无法忍辱负重,朝中重臣此时都会有所决断。

最多就是王黼之类将太子得罪狠了的,实在无法回头,才会硬着头皮支持下去吧,对了,或许还要加上童贯、杨戬等人,这些人此前揣摩上意,对赵楷都极为亲近,相反疏远怠慢赵桓,他们可能还会继续支持。

周铨对赵佶父子极不恭敬的评价,却引起王启年的共鸣。

见识过外边的天地,对于原本那威严高尚的东西,总会更易产生置疑,更何况王启年在周铨身边久了,耳熏目染,早就不将赵氏父子的本领放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