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页

第359章 登闻鼓响

自从上回与董长青会面之后,李纲就一直在犹豫,是不是要插手此事。

他不相信周铨要造反,至少在此次事件发生之前,周铨应当没有反意,董长青说的对,狄丘未修建城墙,城中也不过十万人,若说想据此谋逆,莫说通晓兵法的周铨,就是李纲自己一介书生,也绝不做这种蠢事。

可是,他也觉得必须给周铨一点限制,倒不是出自私心,而是他从一个政治家的本能感到,周铨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他们这些士大夫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他希望有个度,既可以限制周铨,又不至于将之真的逼得远走它国。

这种犹豫,一直持续到今日,当杜狗儿飞快地跑来说,太学生们动手打了皇城司之人,还将这些人全拖到了开封府,要求穷追这些人在太学中擅捕学子的黑手,李纲才惊觉:董长青虽然找了他,却并没有将他当成引爆京师风暴的人。

到这个时候,李纲意识到,自己也是势成骑虎,不能置身事外了。

“董如柏倒是好手段,以往他可没有这般本领,在周铨手中才几年功夫,就已经历练出来了!”李纲赞了一声,捏紧了自己袖中的一份奏章。

他身为文臣,曾被赵佶召见奏对,因此上书奏事的权力还是有的。

这份奏章,就是弹劾嘉王赵楷,以亲王之身份执掌皇城司,不合祖制。

看起来和今日之事没有任何关系,但这份弹章一出,就是一个风向标,李纲可以肯定,当它出现之后,朝堂之中,将会生起一场巨大的风暴。

他还是将奏章递了上去。

若是一般奏章,可能就会淹没在大海一般的文书之中,过上几天也未必能递到中书省,到赵佶面前,那就更难。

可这封奏章不一样,很短的时间之后,甚至可以说,只过了半个时辰,它便到了赵佶手中。

初一看这奏章,赵佶便是惊怒交加,几乎跳了起来:“竖儒安敢欺我如此!”

这几天,赵佶的心情很不愉快,京中谣言四起,少不得也有传入他耳中者。他对周铨并未厌倦,毕竟象周铨这样能为他揽财者绝无仅有,所以敲打周铨他不反对,可若真将周铨逼走,他则不是很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