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请诸位来此,便是要成立商社,共同促成棉布之事。凡入商社者,便可得包销州府甚至一路棉布之利!”

众人听到这里,呼吸猛地停顿了一下。

周铨描绘的情形太诱人了,这里三十余家权贵、豪商,千万贯的利润哪怕平均分下来,每家每年也有三四十万贯!这不是一锤子的买卖,而是长期的收益。

更何况大伙心中都有杆秤,若真能做到周铨所言,一年利润何止千万贯!

而包销一路之利……

“京师和京畿路,我家要了!”不知是谁,突然吼了起来。

“河东路归我家……”又有人大叫。

多亏了周铨一向的声誉,越来越多的人叫了起来,仿佛真在瓜分大宋棉布市场一般。

第176章 没有说出全部真相

周铨笑眯眯地听着这些人大叫,其中有两位,还是他安排的托。

等众人安静些之后,周铨开始说起自己的详细计划。

“棉布商社!”

这是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由各家共同出资来建成,起步之时,每家出资可以不等,最少出资一万贯,多则没有上限。会集众股,建成这个棉布商社。

然后将全国各路按人口与富庶程度进行区分,由各家出资多少,来确认各自可以获得哪一路的包销权。

若是资本不足或者又不愿意在此项目上投入太多,那也无妨,周铨说了,允许各家合买一股,共分一路,他甚至鼓励这种情形发生,很是露骨地说道:“一路之下,不少州府,大伙再根据各自所出金额,去瓜分州府份额。”

具体到出钱,众人沉默下来,没有急着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