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

苏迈想到叔父赐的这四个字,心里叹了口气。

有个大文豪当爹,压力可真不小。不过比诗词书法是比不过老父了,只能看在功业上能不能胜过。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入得海州城,将一切手续办妥之后,苏迈还在令自己的儿孙们搬运行李,就听得一个供驱使的老卒进来道:“老爷,外边有位周衙内来访,这里有他的名敕。”

“周衙内?”苏迈顿了顿,然后看向家中一人。

正是曾救过周铨的张顺,他面露喜色道:“应当就是周大郎,老爷,小人出去看看。”

这张顺原本只是一个差役,被苏迈打发上京,因为回来时带来了苏过的书信,得到了苏迈信任。此次离开嘉禾赴任海州,恰好张顺也得到周铨的招揽,于是张顺便随苏过一起北上。

片刻之后,张顺带着一人走了回来。

“这位就是我们太守老爷,老爷,他便是周大郎。”张顺还是那粗豪本色。

周铨上前向苏迈行礼:“晚辈周铨,曾冒昧给苏公写过信,今日得见尊颜,实是三生有幸!”

双方寒喧了一番,苏迈令人搬来座位,二人就坐在院中,这时,苏迈才开始仔细打量这年轻人。

第一印象,自然是英俊得不象话。

周铨随母,他母亲当初可是禁军中的一枝花,否则那姓谢的也不会惦记至今了。

第二印象,则是此儿果真立过那么多功劳么?

在京师时,苏迈与弟弟苏过曾经彻夜长谈,这让他知道,他这个海州知州的职务得手,还有周铨一份功劳。

蔡京对苏轼可没有什么好感,对苏轼儿子苏迈,自然更不会有什么好感。苏迈能够在即将罢任嘉禾令的时候,得到这个升迁的机会,一方面是梁师成在使劲,另一方面,则多亏了周铨。

“据梁师成所言,周铨为此,似乎答应了蔡京某个条件……也不知为何,周铨会如此看重兄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