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原本还有一位同知枢密事的王襄,只不过此人与蔡京不睦,已经贬至毫州,还未曾选任继任者。赵佶有意童贯,但一价宦官,如何可为使相,就是蔡京,对此也是坚决反对的。

见蔡京到来,众人纷纷起身相迎。

这一堂之人,年纪都不小,象吴居厚,仁宗朝时中的进士,距今都有五十年了。

“元长可是为徐州之事来?”吴居厚问道。

在座之人,余深、吴居厚皆蔡京党羽,何执中面对蔡京,唯思保位,因此个个态度都甚是尊敬。

“正为此事来,徐择之有负圣恩,实在是罪不容赦!”蔡京一脸怒意。

“元长,此事尚须执重。”何执中勉强说了一句。

“徐州乃运河中枢,交通要塞之所,如今正是储备冬粮之时,徐州生变,冬粮不能及时运至京师,京师百万军民,恐生变乱!”蔡京叹气道:“伯通,此事非小啊!”

何执中默默点头,心里也暗骂了一声徐处仁,好歹也是曾经任过宰相的人物,怎么连个区区徐州都治理不好!

“而且彭城靠近利国监,以运河漕运之粮聚兵,以利国监积压之铁为刃,贼人退可以取两淮江南,进可以入河北……诸位,若给贼人坐大,我等皆是罪人!”蔡京又道。

众人悚然动容。

大宋号称“仁宋”,但实际上底层百姓生活困苦者比比皆是,若真给贼人聚起贫民,再有粮有兵,虽然不可能真推翻大宋,但是将最富庶繁华的地方打坏了,大宋也会元气大伤。

他们这些人,虽然各自皆有私心,可是面对民乱,利益却是一致的。

“当如何去做?”余深问道。

蔡京正待说话,却见一吏在门外禀报:“徐州加急军报!”

看来徐州那边又出现新的状况了,众人心情都有些沉重,不知道是什么情形,但想来不是什么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