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页

“没什么,今科不选庶吉士。”

汪孚林蹬掉鞋子上了床,听到身边一声轻呼,他便懒洋洋地说道:“没什么好纠结的,三甲同进士要选庶吉士,本来就难如登天,再说了,伯父没进庶吉士,殷正茂也没进庶吉士,你父亲和你爹当年都没进庶吉士,大家都是三甲的难兄难弟,想这么多干什么?再说,庶吉士号称储相,可有多少人临到头来折在半路上,而且又不是选不了庶吉士,翰林院就一定进不去。说实在的,我真怕要馆选,那时候我这半吊子水平怎么应付?要把我调那种动不动就要修书抄书的地方去,非得愁死不可。当年李师爷那么好学问的人,还不是没能留馆,放出去当山阴县令了?”

小北被汪孚林历数长辈名人的口气给逗乐了,想想也是,一堆父执长辈都是三甲,也都没进翰林,除了姐姐的公公,也就是程乃轩的岳父,还不是都官当得好好的?当然,等到汪孚林躺下,她还是小声嘀咕道:“可人家都说,少年进士留馆希望很高的,比如当年杨廷和……”

“杨文忠公那是少年神童,从小就无数人看好的,谁看好我?大家都知道我拳打三山,脚踢四海,惹祸的本事很厉害,可要说文名,你相公我还差得远。不用去馆选,真心是太好了。当然千万别放出去当县令,从前不要紧,可在考成法下要放出去和豪族死磕,和小民硬顶,我可敬谢不敏。我的所有勤劳,都在当初辅佐岳父大人的时候用完了。”

“这也不想那也不干,怪不得伯父说你惫懒。”小北嘴里这么说,但心里却很赞同。汪孚林既然想偷懒,那老天保佑,让他寻个地方偷几年懒呗?

次日一大清早,张居正和吕调阳先到中极殿,将一甲三名弥封拆开,将黄榜最后空缺的一甲前三名填妥,这才来到皇极殿面圣,请万历皇帝正式传制。早就等候在那里的三百缺一名贡士昨夜也不知道有多少被亲朋好友的传信给惊醒,但更多的人尚未有机会得到那个可能会影响一生的好消息。然而,站在第一位的会元孙鑛却是并没有多少患得患失的心思。哪怕当一甲三名公布之后,发现自己与之无缘,失去了立刻进翰林院的可能,他也仍旧安之若素。

昨晚得到消息的时候他失落了一阵子,但想想也就释然了。就算自己选了庶吉士,难道就一定能入阁?既然不能,那想这么多干嘛!

后头那些不知道今年停选庶吉士的进士当听到孙鑛的名次在二甲第一传胪,却都觉得这已经算是不错了。历来会元绝少能够荣膺状元,但一般都能在二甲前十,孙鑛这第四名已经算得上是很高的名次,毕竟,前四代表了所谓的巍科人物,不但传胪时还会由鸿胪寺官一次次传唱,还能引入皇极殿中拜见天子。至于其他人,不过是在大殿之外听到自己的名次而已。

每个人都在竖起耳朵捕捉自己的名次,都希望自己能够跻身二甲。而位子极其靠后的汪孚林则老神在在,还有些犯困的他极力抑制住打呵欠的冲动,以免被纠仪的鸿胪寺官给抓个正着。当听到整个二甲的名单报完也依旧没有自己,他便在心里念叨了一声。

这才是合理。能通过会试就已经是得天之幸了,再盼望好名次,让别个白首老进士怎么活?

“三甲第一名,汪孚林。”

正这么想着的汪孚林冷不丁听到这么一个声音,登时傻眼了,竟是愣了片刻方才想起应该出列。此时此刻,他不用看都知道多少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可他自己都还懵懂着,哪里知道究竟怎么回事?这要是三甲第二都不会有这样的集体注目礼待遇,毕竟,要知道三甲第一也能算是传胪,只没有二甲第一那样引人瞩目而已。在自己身后,那将是整整两百多名庞大的同进士队伍,怎么他就从当初会试的两百七八十名一下子跳到这么靠前的位子了?

谁干的?张居正?不至于啊,他那篇策论绝对算不上花团锦簇,淡如白水还差不多,貌似就在结尾的时候忍不住发挥了一点儒法贯通的意思,可读卷官不都是一扫而过,开头不够精彩又不是关系户就不会受到太大关注的吗?

好在前头已经有黑压压六七十号人,他并不算鹤立鸡群,接下来一个个名字念过去,他好一阵子才想起来找熟人,最后还是漏过了陈与郊,程乃轩总算可喜地脱离了吊榜尾的命运,名次进到了二百八十名,至于另外两位则和原先差不离,只有他获得了一个巨大飞跃。不用想都知道,回头会有多少人认为他上头有人,博得了哪位读卷官的青睐。毕竟,相对于会试的同考官,殿试读卷官的层次实在是高太多了。

御前传胪之后,黄榜便被护送出宫,悬在长安左门之外,早有好事者手脚麻利地抄了黄榜,送到各处客栈去报喜。而后世所谓的三甲游街,现如今却并非如此,唯有状元享受伞盖仪从护送回家的待遇,至于其余进士,那就得自己各回各家了。脑袋还有些晕乎乎的汪孚林刚出宫就被几个歙县进士给围在了一起,和他最熟络的程乃轩更是勾肩搭背,笑嘻嘻地说道:“双木,你行啊,一下子就挣了个传胪回来。”

“是三甲传胪,谢谢。”汪孚林没好气地顶了回去,随即就冲其他人拱了拱手说,“各位别看我,我现在也一脑子浆糊,就不知道卷子对了哪位老大人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