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当最后从府衙告辞出来的时候,汪孚林怀揣一副“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横卷,着实有些又好气又好笑。凃渊的一片好心他当然能够理解,不就是敲打他读书做官治国平天下那是大道,不要一个劲地琢磨怎么赚钱吗?然而,他揣着字出府衙的这一幕,很快就被那些知道他今天到户房办了些什么事的差役小吏给看了个正着。一时间,汪孚林从凃府尊那里成功要了一幅字的新闻,连带之前那些消息,迅速往某位陈老爷那边疯传了过去。

而汪孚林出门这会儿,午睡补眠之后起来的叶明月,也亲自让人送帖子给了张泰徵的两个表妹,甚至约好了后日再过去一趟,当然,顺道打探了一下人家家里的情形。不打探不知道,一打探就吓了一跳,敢情还是有几分渊源的人。

张泰徵那位关系其实不算很近的堂姑姑,嫁的是两浙盐运使史桂芳,这要是放在宋朝又或者清朝,绝对是一个肥得流油,哪怕是进士也会抢破头的美差。可在如今这年头,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大抵都不愿意和这种需要周旋于巨商大贾之间的职位打交道,视其为浊流中的浊流。然而,史桂芳却是根正苗红的两榜进士,而且是有名的大儒陈白沙,也就是陈献章再传弟子的弟子。

当汪孚林从杭州府衙回来的时候,径直到叶明月那边想去和她说一说凃渊那边的反应,可才刚到门前尚未来得及让仆妇通报,他就听到里头叽叽喳喳一片莺声燕语,显然除了叶明月和小北,汪二娘和汪小妹也在这里,他虽说无意做门前偷听的角色,可偏偏小北这时候说的话让他听得有些出了神。

“这位史运使当初和爹一样,都是首任官就当了歙县令,又是有名的大儒,我和姐姐在徽州常常去各家走动的时候,这才听人说过。他当初做官的时候,为人最是直爽,动不动就喷人一脸唾沫星子。如今这位谢大宗师之前督学南直隶的,是耿定向耿大宗师,那也是泰州学派有名的大儒,那时候史运使正好赋闲在南直隶一带访友,相传因为耿大宗师一句话说得不对,就和人吵了个天翻地覆。事后,耿大宗师还捏着鼻子送了人一个绰号。”

汪孚林听到这里都觉得好奇了,笑着重重咳嗽一声,等进去之后,他就直截了当地说道:“什么绰号?”

“排毒散。”小北一本正经地吐出这三个字,紧跟着解释道,“这位耿大宗师说是自己交了三个好朋友,一个是正气散,一个是越鞠丸,还有一个就是这位排毒散。我娘说,耿大宗师那人从前挺好的,可这些年官场浸淫,有些道学迂气,只怕是嘴里这么说,心里却想着赶紧离这三位远远的。”

听小北这么说,汪孚林心里倒在想,那个史桂芳这么难打交道,实在不行要么就别拖上那两位表小姐了?可他正这么想,迎面就飞来了两句话。

“这样越是直爽的人,其实就越是好打交道,只要把话好好说就行了。后天我去见两位史家小姐,你们谁想一块去?”

叶明月这话一出,却是冷了场,汪二娘和汪小妹不耐烦拘束,再说史家小姐文绉绉的,她们实在是不太习惯。到最后,还是小北硬着头皮说道:“姐,要不我陪你去?”

话虽如此,真看到叶明月点了头,想到要上那史家去,小北还是有些蔫了。直到汪孚林活络气氛似的拿出了凃渊赠送的条幅,她们才嘻嘻哈哈地针对为富不仁这四个字彼此打趣了起来。而汪孚林只随口问了一句金宝秋枫和叶小胖怎不在,得知方先生和柯先生揪着这三个学生去四处会友了,他便忍不住打了个寒噤,暗想幸亏自己起得早走得快,否则兴许会被一块拎上。

此时已经临近黄昏,这家客栈却是不但以房舍洁净出名,各种小菜也极为拿手。汪孚林等人昨天逛了一天半夜的西湖,当然没兴趣再出门,当下就叫人送餐到房间。然而,酒未上桌菜未来,掌柜却先来了。当汪孚林听到外间仆妇通报,有些纳闷地出了门时,就只见人正讪讪地站在院子里。

一看到汪孚林,掌柜就立刻快步上前,双手呈上了一张外头大红烫金的帖子。汪孚林接过来打开一看,就只见里头那张天青色洒金笺上,赫然写着薄备水酒,恭请汪兄莅临的字样,下头落款只有一个陈字。

掌柜唯恐汪孚林不知道谁下的帖子,赶紧解释道:“小官人,陈老爷派来的船已经在客栈后头等了。”

第二九四章 浮香坊上鸿门宴

马可波罗游记中,曾经把杭州这座城市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你看过,绝对会认为这是水城威尼斯的复刻版。但成功穿越到大明朝的汪孚林在前后来过杭州两次之后,很想明明白白告诉每一个没来过杭州的人——这年头的杭州确实和苏州一样有水城之名,四通八达的水道可以带你出城进城,甚至于直达西湖——所以,上次他们坐马车去西湖然后再换画舫的行为,绝对是典型外乡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