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汪孚林用这样的话打了个头,见众人有的点头,有的沉思,他就继续说道:“而胡公虽不在,从东南到天下,却仍然有不少人记得他,往日这些人前往绩溪胡家祖茔凭吊,但想要入胡家老宅,却每每被胡松奇拒之门外,而西园绿野园却因为归属问题,能够踏足其间的毕竟是少数。我记得学宫紫阳书院名额有限,没有功名的童生欲求一位而不可得,如果说,我将位于城中的绿野园拿出来,改成绿野书院呢?”

见在座大多数人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他笑眯眯地抛出了另一个提议:“至于在城外练水之畔的西园,则改成西园雅舍。何为雅舍?当然不是关着门,自得其乐,而是延揽天下嘉宾。远道而来者可付费入内参观,凭吊胡公昔年住所;也可以付费包下此处,举办各种诗社文会;甚至还可以在里面住上一晚,体味当年胡公幕府客的生活。各位先不要笑我财迷心窍,我给各位算一笔账。”

汪小官人的这一点特质,沈明臣和茅坤完全没有任何认识,何心隐刚刚已经见识过了,但诸如叶钧耀、许老太爷、两位吴员外等人,则是全都领教过。所以,这时候他说算账,年纪最大的许老太爷便笑道:“孚林你且说,我们听听你这财神爷又算什么账!”

要说算账这种话,汪孚林主要是算给何心隐茅坤沈明臣三个人听的,至于其他人,早已对他的某些才能信之不疑,他不用大费周章。此时此刻,他清了清嗓子,这才说道:“首先,绿野书院是不收钱的。但是,它又和开课授弟子的书院不一样,我的打算是,在其中多搜罗一些书籍,供有志于科场却又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的人,有个良好的日常读书以及习业环境。日后若是条件允许,就收藏更多的书,对天下爱书人开放。”

汪孚林宣扬了一下后世图书馆的理念,果然,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是新鲜得不能再新鲜。他也是没办法,因为整个徽州大小书院实在是多如牛毛,他要去抢生意,师资不够,名气不够,最重要的是,如果他没记错,张居正上台之后曾经大力打击很多私立书院,整个天下也不知道多少书院遭殃,没有权贵护着的几乎一扫而空,有后台的也得看看后台够不够硬,所以他干脆又补充道:“嗯,为了避免和书院混淆,干脆改叫绿野书园。”

“既然绿野书园不收钱,还要请人维护,添置东西,乃至于买书等等,那么,西园雅舍的经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就可以反哺绿野书园。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地方全都要雇人。大家都知道,徽州有句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四五六,往外一丢。因为地少人多,养不起那么多人,所以方才有无数人要出去经商,而这其中,大多数只是跟着出去学生意,当伙计,而书园和雅舍,少说能雇上二三十人,日后状况一好,甚至可以雇更多,也就能有这样多的本地人不至于背井离乡就能够在本地找到生计,家人骨肉不至于分离,解决了很多张嘴吃饭的问题。”

说到最后,汪孚林才来了个总结陈词:“总而言之,我的宗旨是,取之于人,用之于民。每年西园雅舍的收入张贴公示,用作西园雅舍以及绿野书园的日常运营和修缮,从而最大限度保留这两大留有胡公以及各位幕友足迹,各位觉得如何?当然,不够的话,我和程兄贴补。”

众人当中,叶钧耀和许老太爷这些徽州本地人几个知道汪家底细,尤其是他父亲汪道蕴欠了汪道昆七千两银子,所以对于汪孚林的这种做法,赞赏的同时,不禁咂舌于他的败家。而沈明臣茅坤何心隐听到那两座和胡宗宪和他们联系密切的园林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保存下来,而且让世人瞻仰,心中就更是百感交集。至于收钱这种听上去有点让人心中嘀咕的做法,也在汪孚林开诚布公地解释下,显得合乎情理。

叶钧耀见那边三个胡宗宪的昔日幕宾全都表示没意见,他便笑容可掬地亲自给汪孚林斟了一杯,又如是给了程乃轩一杯,这才举起自己面前的小酒杯道:“孚林,乃轩,此事本县明日就去和段府尊言说,一定会成。胡松奇他亲自写的契书,亲自按的手印,这又是为了纪念胡公,若他敢来相争,徽州百姓非得把他唾骂到死不可!你们尽管放手去做,本县给你们撑腰!来,干上这一杯,你们辛苦了!”

程乃轩有些受宠若惊。汪孚林买西园和绿野园是和他商量的,怎么操办他也有数,可他之前压根没想到朝廷那边会把这两处房产过了明路,现如今叶县尊又大包大揽担责,他只要做事就行了——当然,对于汪孚林更多时候只管动嘴皮子,他还是很有怨念的。可架不住人家每次都把他的未婚妻和婚事拿出来说事,他也只能“忍气吞声”。此刻,他直接一饮而尽,这才一抹嘴说:“有县尊这话,不辛苦!只要您多催着点儿双木,让他别偷懒,我就烧高香了!”

“岁考完了,这次一定让孚林跟你一块忙。”这次开口的是柯先生。他笑吟吟地往汪孚林肩膀上一拍,意味深长地挤了挤眼睛,“否则,你拉下的功课可还有一大堆!”

见一大堆人全都嘻嘻哈哈打趣汪孚林,沈明臣见何心隐仿佛有些心不在焉,他便凑过去低声说道:“我打听过了,你之前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这位汪小秀才不知道从哪本文人笔记上看来的,据说是宋朝某位林大人的故事。”

第二四六章 珍贵的贺礼

这一场庆功宴,直到夜半时分方才散去。如沈明臣何心隐和茅坤这样,之前已经投宿了客栈的宾客,以及住在黄家坞的程乃轩,叶钧耀就叫了赵五爷领着壮班护送人回去。方先生和柯先生则照旧回汪家,汪孚林也带着汪二娘汪小妹以及金宝秋枫预备回去。然而,汪孚林临走时,苏夫人却多吩咐了一句。

“孚林,明日你午后过来一趟,虽不便大肆声张,请人观礼,但你屡次相助老爷和小北,不是外人,却一定要来。”

汪孚林一听这话,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他看了小北一眼,见她双眼还有些红肿,一只手还紧紧抱着叶明月不曾松开,他就笑着点了点头:“夫人放心,这么大的喜事,我怎能不来?不但要来,我还得去好好费心思想一想,该送什么贺礼。今夜晚了,大家也都辛苦,还请早些安歇,尤其是县尊卯时就要早堂,千万不要兴奋过度,好好睡一觉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