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页

听到这个颤抖的声音,前头的汪道贯也立刻停步往那边厢看去。发觉乱哄哄的都是车马,看不分明,他只能以目示意汪孚林。

“别慌。现如今的锦衣卫不比从前那光景,这松明山也不是他们撒野的地方。你慢慢说,到底是哪拨人?”

小北这才感觉到汪孚林扶了一把自己的肩膀,她赶紧稳住了身体,慌忙挣脱开他搀扶的手,往旁边闪开,这才定了定神,往刚刚发现人的地方望去。很快,她就发现了那个群体,连忙开口说道:“就是那边树下,一共十几个,全都是便装,还牵着好些马的那拨人!”

她这么一说,汪孚林和汪道贯全都往她说的方向看去。汪孚林最初看去没瞅出什么,可一大帮子人放在一起观察,他渐渐就感觉到,这些人太有组织了,太有纪律了,但要说形貌,同样也有些突出,因为他竟是看到有三四个人都是袖子空荡荡的,显然是伤残人士。而且,远远看去,似乎还能分辨出有个瘸腿汉子正在警戒,至于那裹着布条疑似绣春刀的兵器,在这些人身边并不止一件!就在他惊疑不定的时候,汪道贯突然拍了拍额头,哈哈大笑了起来。

“真是虚惊一场,吓得我不轻!”

汪道贯回过头来,见汪孚林不明所以,小北直接呆了,他方才笑吟吟地说:“这些人也是的,来了也不好好通报一声,竟然就这么窝在门外,这才让你们吓着了。既然撞见就是有缘,我带你们见识一下当年威风八面的戚家军!”

第一四五章 戚家军出的难题

戚家军!

小北一下子瞠目结舌,而汪孚林也大为意外。他本以为今天说不定要见识一下传说中的锦衣卫,可没想到来的竟然是传说中的戚家军,而且看汪道贯这笑容满面的模样,显然那还是熟人!不过,他再仔细想想,汪道昆如今刚刚起复为郧阳巡抚,此前又一直闲居松明山,不曾评点朝政,不曾交接豪雄,和锦衣卫应该八竿子打不着。相反的是,汪道昆当初在福建曾经和戚继光并肩抗倭,交情据说不错,如今任蓟镇总兵的戚继光派人过来,就很说得通了。

跟着汪道贯往那边走去的时候,他少不得斜睨了一旁的小北一眼,却没有怪小丫头险些吓死人,反而觉得这突如其来的一出简直是神来之笔。毕竟,他要是早走一步,就和汪道贯口中的戚家军错过了。至于这乌龙的由来,倒也并不难理解。绣春刀虽说是锦衣卫军官的官方标配,但赐给将领又或者有功勋者,也不见得就不可能。毕竟,想当年嘉靖年间东南倭乱那叫一个触目惊心,戚继光功勋彪炳,皇帝赏赐其部将几把绣春刀算什么?

汪二老爷汪道贯突然出现在门庭若市的汪家大门口,顿时引来了一阵不小的骚动,而更大的骚动还在后头。就只见他笑呵呵走向了那一帮凭借人多,面相凶狠,而霸占了一棵大树树荫下的汉子们,随即竟笑着对为首一人拱了拱手,分明是老相识。面对这一幕,又见那些汉子慌忙还礼不迭,也不知道多少人险些没把眼珠子瞪出来。

“双木,快过来。”汪道贯向汪孚林招了招手,随即指着为首那个四方脸,粗壮身材,一条刀疤从上到下贯穿半张脸,一只眼睛仿佛瞎了的中年大汉,笑着说道,“这是戚大帅身边的骁将戚良,别看这会儿瞧着只不过憨厚老实人,真正动起手来却是迅若雷霆。大哥常说,戚大帅练兵固然可称天下第一,可麾下将卒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放在外头,别人必定有眼不识泰山,不显山不露水,同样是天下第一。”

听到戚大帅三个字,四周围的人还有谁不知道,这便是蓟镇总兵戚继光的部属?刚刚还有人打算去争一争那树荫底下好位子的,眼下都不禁庆幸没有一言不合打什么歪主意,否则这会儿还不知道什么下场。纵使如今重文轻武,可戚继光却不是寻常武将,别说一手书法极其出色,还能够吟诗作赋和文人墨客答和,故而名士如汪道昆这般与其相交者不少,寻常士人当中也有很多对这位戚大帅抱持好感。

汪孚林见那戚良对汪道贯的赞誉有些赧颜,讷讷辞谢不迭,其他人亦是慌忙行礼,除了有些人面相凶狠,但行为举止并没有半点骄兵悍将之气,他不禁有些纳罕。要知道,戚家军的军纪传言中当然是颇为严明,可打仗打多了,还能保持纯朴本色,这就不容易了。想归这么想,他还是依汪道贯之言上前一一见过,还没等他开口说什么,他突然发现面前这十几个人的目光仿佛都在看他身后,还有人在互相打眼色,眼神里甚至还能看到笑意。

得,小北这丫头的女扮男装糊弄寻常人可以,恐怕糊弄不了有心人的利眼!

汪道贯也注意到了这一幕,他却打了个哈哈说:“双木是我松明山汪氏后起之秀,大哥对他很赞赏,歙县叶县尊也对他颇为爱重。你们别看他只是一个小秀才,之前倒是干了一桩直捣黄龙的事……哎呀,我忘了,不该门前说话,来来来,各位随我入内,大哥若知道戚大帅派人过来,一定会很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