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页

郭绍却说道:“李兄明日一早动身也不迟。我正好还想上一道奏疏,劳烦李兄带回去上呈陛下。”

李谷听罢便道:“既然如此,那便明天动身。”

郭绍当夜安营下来,军中损失了很多帐篷,这会儿只见军营里烟雾腾腾,不知道的还以为发生火灾了。那是将士们弄了草药在熏蚊虫。风餐露宿反正没有好日子,冬天冻得人发抖,夏天不冷……但蚊子很多。

中军有帐篷住,郭绍当即在帐中琢磨写奏疏。这便是他回京计划的第二步:替皇帝找个替代留守河北的人。

这人没有别人,就是韩令坤!

但直接推荐韩令坤,不一定能奏效。郭绍想了很多牵扯的事。

……首先是李谷透露的柴荣病情,这让郭绍十分疑惑。

再度寻思了一番:寿州之战肯定极大地加速了淮南战役的进程,为周朝皇帝柴荣节省了不少时间;也就是这次北伐比历史上提早了。

而历史上柴荣是在北伐途中病倒的,这才有“功败垂成”的遗憾(实际上还没决战,胜败难说);但现在,如果人有宿命,那柴荣就不该在这时候病倒,时间提早了对不上。

反正柴荣不该在现在驾崩。李谷所言龙体有恙,难道是北伐决战不利,加上柴荣身体不好,气到了他造成的?

郭绍搞不清皇帝的病情,也判断不出皇帝究竟何时驾崩;反正可以确定,就柴荣那身体的状况,挺不了几年……作为皇帝,身体本来就不好,又病了连大臣都不见;他会不会考虑自己的江山的安全问题?

……郭绍想到这里,下令决心、默默道:妈的,赵黑脸先来阴的,叫我在涿州进退两难;你可别怪我也上书说你两句。

他当下就提笔写草稿,奏疏的名义是请罪书。

郭绍用潦草的毛笔字飞快地写道:“微臣虽在涿州大胜辽国南院大王萧思温,却无力守卫涿州城;得知辽军大军南下,忧心虎捷军左厢全军覆没,只好弃城‘转进’。臣情知有负陛下之重托,请陛下降罪。

虎捷军左厢将士疲惫不堪,臣亦无力守卫北线。举荐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代。

韩令坤者,手握龙捷军精兵四万众,岐沟关左厢便有两万精锐,侍卫马步司一半都在他手里;又是沙场宿将,能力和实力远超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