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重生夜话 老草吃嫩牛 3898 字 2022-08-28

他找过母亲谈过,甚至,他愿意参加上初中的考试,奈何这是一个没有人权的年纪,父母不会问你愿意不愿意,你听安排就对了。总之他们就是为你好。你不听你就是大逆不道!大哥今年上高一了,没有住校,还是住在家里。原本家里人是希望大哥上中专,八四年的中专那是很牛逼的。就在大哥与全家很犹豫的当口,一向不明白这些的奶奶突然爆发了一下,非要孙孙上高中考大学。赵建国是个孝子,虽然到现在他都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对孙孙上大学如此执着。在关键的那当口,他还是尊重了自己母亲的意见,来信叫儿子报考了万林一中。

赵学军不会告诉家里人,一直以来,他在奶奶耳朵边唠叨了某种概念:中专相当于秀才,高中毕业上大学那是举人老爷。哎,随你说什么文凭分配什么的,老太太是一概不明白。可你一说秀才举人,老太太门清着呢。

二哥赵学兵初二了,学习与大哥一般好,依旧是全年级第一,这家伙有些小滑头,校内他跟老师们混得好,校外无论是街痞子,还是大一点的人都要给他几分薄面。这家伙天生就是一个会看眼色,会混事儿的家伙。

外面有人说,赵家是奇怪的家庭,这家里最受宠爱的孩子,不是学习好的,而是常年卧病在床,还留了一级的赵学军。赵家人对这一点全无反应,他们稀罕谁,不用跟全社会汇报吧?

阅兵式完结后,王路叔叔开着部队里的吉普车来接孩子们,今天开始就是国庆长假,为了教育孩子们,令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赵建国与王路写信商量,给孩子们上一堂课,这堂课的名称就是:忆苦思甜。

带着出门的兴奋,五个猴崽子吵吵闹闹的上了车,座位却是不够了。北京吉普后面是三人座,按理来说,放四个人没问题的,可是高橘子给丈夫乱七八糟带了一堆东西。这不马上要变天吗,再加上六月下旬赵建国带着班子下了江关县之后,就再也没回来。他的通讯员倒是回来了两次,一次带了五十斤土豆还有他剩下的粮票回来,还有一次叫媳妇给他把家里孩子们不穿的衣服整理几包带过去。做媳妇的总归是不放心,借着机会,高橘子恨不得把家里好吃的给丈夫掏空了,她整理了满满三大包的东西,恨不得把自己也打包带过去。就这样,行李占了一个人的位置。后面挤不下四人了。

商量来,商量去,王路建议王希抱着赵学军坐前面。赵学军郁闷坏了,卧床半年多,他又瘦又小,留级生的个子是全班倒数的,体重还没比他小的九岁王瑞重。看样子,赵棉球的光辉岁月,那是一去不复返了。

王希抱着赵学军,倒是感觉无所谓,这小子轻飘的,压根对他没什么威胁。再说,刚才他得罪他了,他也想找机会和好。就这样他抱着赵学军的腰坐在前面。

江关县距离万林市五十多公里,该地区自然条件十分复杂,经济资源因该地常年干旱而异常贫瘠。江关县的土地大部分都是褐土、草甸土,大部分山都是寸草不生的青石头山,还有黄土高坡多见的干荒子土山。车自万林市出去,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地面开始颠颠簸簸,泊油路换成了狭窄的半柏油半土坡路。

因为无聊,孩子们从吵闹开始慢慢的变得平静。无论万林市多么小,多么闭塞,它终归是个都市。而江关县这个地方,它出乎意料的贫瘠,随着人烟消失,车里的气氛转向无趣。那一望无垠的荒山赤地,唯一的一条公路上,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就看到两牛车。

叔,我爸就是在这里工作?”老大赵学文觉得,爸爸可怜了。

王路开着车,倒是不在意的笑着解释:“对啊,你们的父亲就是在这里工作,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来修路吗?只有将大山穿透,才能将这里与外面连接起来。山西是个穷地方,过去这里叫老区,出过不少革命先辈,解放后,许多南下的老干部对家乡一直很抱歉,觉得没给家乡人民做什么。可是,一个省,因为地域的穷困,靠个人是不够的,这里需要你们好好学习,努力吸收知识,才能在今后建设好家乡,你们的父亲选择了最贫瘠的地方,你们应该向父亲学习。”

哎,这王路叔叔吧,到底是带兵的,张嘴就是套话。

赵学军不敢开窗,今天有风,只要敢打开窗子,就着风,他能吃一口土。王路叔叔把车开的并不快,慢慢悠悠的,有时候还要拿着一块布,下去擦玻璃上的土。从下午二点半出发,一直到傍晚时分,这幸亏十月天长,天还略明,这群人才找到了江关县城。一进县城,又惊了。说是县城,这里就如电影上的某个贫瘠的旧村镇。解放这么多年了,无论政治是什么风,江关县都执著的保持着它的原貌。解放前啥样,现在还啥样。

在县城口入的平墙,墙上的口号是很多年前留下来过了时的: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我们伟大的导师,我们伟大的领袖,我们伟大的统帅,我们伟大的掌舵手,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一条县城主要大街,从头到尾不到三公里。满县城抬眼望去,竟是一目了然,没一栋二层以上的房屋。街道倒是干净的,不过不是泊油路,是硬土跟旧砖铺的路。王路把车开到江关县中学。江关县县委与江关县中学就在一个旧庙翻盖的大院子里,有个半墙将这两个单位分开。现在国庆了,学校正在放假。

王路喊了几声,县委大院一片安静,只有一只秃毛公鸡不慌不忙的从车前迈着太空步走过去。大概觉得领地被侵犯,这只傻鸡回过头又狠狠啄了几下汽车轮胎。王路又按了几声车喇叭。过了一会,有个围着围裙的食堂大师傅模样的中年人,他颠颠的跑过来,看看车子,接着一脸惊喜:“是万林来的客吧?是找俺们赵书记的吧?”

王路笑笑,拍拍车门:“哎!哎!都下来,活动下啊,到了啊!”

这群孩子,几乎就是脚打着飘的下了车,这一路颠,骨头没散了。赵学军扶着县委大门干呕了几声,王希走过来,扶着他,从兜里掏出一颗酸三色给他:“嗯,甜甜嘴就好了。”赵学军笑笑,将糖块放进嘴巴里。

大师傅自称老段,他将这群人让进食堂,挺利落的将早就做好的杂粮面下了锅,没一会儿,粗瓷大碗满当当的六大碗面条就上了桌。哨子是海带土豆茄子块加肉沫儿,闻上去就很香。

赵学文看着脸盆大的面碗,几乎要愁死,他扒拉了几口,对着蹲在一边吸着旱烟的大师傅老段问:“叔,我爸爸呢?”

老段磕磕烟袋锅子,笑眯眯的解释:“赵书记在小山头打井类,吃罢饭俺带你们去,先吃饱,吃饱了有力气,要走好远得嘞。吃吧!吃吧么,俺和了好多面,赵书记给了半个月的细面饭票,一个月的肉票呢。吃吧!有肉,都是肥肉!”

赵学军实在没胃口,但是还是吃了半碗,喝了一大碗面汤。吃罢饭,王路跟孩子们告别,说四天后来接他们,他部队上也有事。与王路叔叔告别后,老段带着他们一起顺着县城边的小路向县城外面走,他们走了一小段,天就黑了下来。

王瑞在哪里都是活泼的,他看大家不说话,就没话找话:“哥,你说,把我卖到这个山里,我觉得吧,我就再也出不去了。”

要说么,老段这人也有个意思,他嘿嘿笑着,扭头对孩子们说:“可不是么,日本鬼子来都不敢来了么,进来就出不去了么。”

“哎?日本鬼子来过?”赵学兵感兴趣了。

老段颠颠的走在前面,背着手得意洋洋的:“来过么!又走了么!他们看着这地儿么(没)甚抢的,就吃了两口咱江关的土走了么……咱这地儿,美得勒,甚兵都留不住么,日本鬼子,匪兵强盗……宪兵……就连知青也走了么!”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赵学军再也走不动了,他蹲在地上气喘吁吁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赵学文走过来,蹲下背起弟弟,又背了大约三十分钟,远远的山坳坳那边有人招呼:“那是老段么……”这一声后,孩子们又听到了好多好多来自远山的回声。

老段大声回答:“是的咧!”

那边大笑着又喊:“么让狼叼去?!”

“叼我作甚,俺又么有全国粮票!快些吧,娃们都累坏了么……咋不早点来!”他说完,扭过头,冲着孩子们嘿嘿笑:“娃,来接你们了么。”

一位穿着记忆中姥爷那样的黑袄,黑褂子的老乡笑眯眯的走过来,伸手接过赵学文背上的赵学军,语气里遮盖不住的疼惜:“上车,上车,车上舒坦嘞……可怜的,累坏咧。老段就是个球东西,娃,咱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