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秦歌 蹲在墙角 2838 字 2022-08-27

‘嗖’的蹿到李堠面前扶苏一把握住对方的手上下一晃。“原来你就是大名鼎鼎的‘二哥哥’,幸会!幸会!小弟扶苏,请多多关照!”

“你是……扶苏?”

“是啊?咋了?”

看着自己被人握住的手,李堠反握回去没有多说一句话但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确。

看见自己被人反握住的手,扶苏呆了一下接着也没有再说一句话但其中的意思同样很明确。

第82章 老乡(下)

“建立堤堰的首要工序便是先解决岷江水东流的问题,而最便捷的方法便是动用人力、物力与财力把玉垒山凿开一道二十米宽的口子。”李堠在自己绘制的地图上指出开凿的位子。

把山凿开引河道嬴政与徐福只在古书上见过关于‘大禹’的记录,但多是传说,放在眼前看来李堠的提出的方法有些令人匪夷。

李堠所提的这个办法扶苏上辈子在整理资料时曾读过,这二十米宽的口子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宝瓶口’,而被分开的玉垒山的末端状如大石堆,别后人称作‘离堆’,还是一景点。

嬴政盯着地图深思许久,抬起头把心中不解问出:“凿开之后呢?你有何法能使岷江水分成两支,并使其中一支流进你开凿的河道里?难道……”低下头嬴政又看了一眼地图上的河流,“你有在江水中心构筑水堰的办法?”

聚精会神的看着嬴政所指的地方徐福率先摇头。“在江中心修水堰想来不易,首先这修建所用的大量沙石怎么运到江中心就是问题,光指船运耗时耗力,再则江水奔流先行投下的沙石定当会被冲走,除非……”

“除非能把这些沙石汇聚在一起有一定重量在投到江中。”嬴政结果徐福的话。

嬴政与徐福的话不只令扶苏惊讶更令李堠吃惊不少,因为这两人明显把事情的关键之处都指了出来,“陛下与国师放心,草民早已名竹工编造长三丈、宽二尺的大竹笼,到时把石头装入然后在一个一个沉入江底便可筑成分水大堤。”

“当年攻打楚国时那些投石机都还留有,不知对这筑堰可有用处?”嬴政突然想起那可以掷石的投石机。

听见嬴政的话李堠顿时眼前一亮,分堰修筑到后端可以人工填石,但一开始由江底往上砌筑是确实需要大型的投掷机器。“草民代蜀郡的百姓先谢谢陛下了。”

手一摆嬴政不甚在意,示意李堠继续说。

得到嬴政的示意李堠指着地图说道:“到时大堤把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而东股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就是那由山壁造出的道口。江水流经这里在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王,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

看着聚在桌前讨论的三人扶苏突然觉得自己很没用,很圈外,更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都是来自红旗下,可人家来了修建都江堰造福于民,而自己活了这些年却都是在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把万里长城给哭倒了。

货比货,人比人,与人家一比扶苏感觉自己很废材,不但对国家建设没有什么帮助反倒就会释放二氧化碳。

叹了口气,扶苏看眼热烈探讨的三人,悄然走出屋子带上房门。

“公……少爷……”见扶苏从屋里出来,守在门口的两个侍卫马上叩礼,不过他们想起刚刚赵高的叮嘱便改口称扶苏为少爷。

无精打采的点点头,见夕阳无限好于是扶苏‘封建阶级’了一把,命人给他牵来一匹马。

翻身骑上扶苏对两个侍卫叮嘱道:“我去江边转转看他们修河堤你们不用跟着,顺便告诉我爹要是开饭时我还没回来就给我剩点。”

两名侍卫不知扶苏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不过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主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只要照实转达就够了。“是!”见扶苏骑着马从后门出去两人又站回原处守着。

顶着四点多钟不再‘明艳照人’的太阳扶苏骑着马溜达在江边地势高之处,最后他选择在一处小山坡处跳下马就地休息。

此处视野开阔,即能欣赏夕阳又能看着江边辛勤工作的乡民还能听着奔流不止的江水声。

史料上记载这分水堰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称‘金堤’。而分水堰建成以后,内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春耕季节,内江水量大约占六成,外江水量大约占四成。洪水季节,内江超过灌溉所需的水量,由飞沙堰自行溢出,然宝瓶口正式节制内江水量的门口。

据说为了控制内江流量李冰父子作石人立于江中,为观测水位的标尺,要求水位‘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李冰还做石犀埋在江中作为淘挖泥沙的深度标准,因为李冰治水的原则便是‘深淘滩,低作堰’。

所谓的‘深淘滩’是指淘挖淤积在江底的泥沙要深些,以免内江水量过小,不够灌溉用。至于‘低作堰’便是说飞沙堰堰顶不可修筑太高,以免洪水季节泄洪不畅,危害成都平原。

如今这理论到底是李冰提出来还是他那与自己一样同长于红旗下的儿子提出来,对扶苏而言意义不大,因为他已经自尊心深受创伤,实在没有激情再纠结这些事情。

总之从活了十八年扶苏终于开始认真检讨自己这第二次人生,回头望去这十八年他所做的一切简直就等于失败与无聊相乘后的N次方,一件流芳百世的事情都没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