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一生孤注掷温柔 阿堵 2959 字 2022-08-27

长生伸手把子释揽过来:“这个不好,这是特例。”

子释靠在他身上,笑了:“也是……乱七八糟,不能拿来做论据。”

想想:“换一个正常的。比如靖北王麾下詹事庄大人啊,亲卫军统领倪将军啊,你们也都认识了。他们明明都是夏人,如今却做了西戎的官儿,算不算见利忘义呢?”

“当然……”

见弟弟妹妹只说半句,子释追问:“当然是?还是当然不是?”

双胞胎想说是,心里却觉得无法这样简单断言。但若要设身处地转换立场去考虑,又实在有些不甘。

这时子释缓缓道:“一个普通的锦夏百姓,为了活下去,投降做华荣的百姓,实在无可厚非。因为生存,是最基本的天道。再大的道义,也不应当剥夺人之为人这一点起码的权利。

“那么和白祺一样,许许多多投降的锦夏官员,不也一样是为了活下去,为了生存么?这里至少有两点区别。第一、官员和百姓,身份地位不同,权力责任不同,利与义的标准,自当不同。第二、多少人像白祺一样,为了自己活下去,活得好,转身残害同胞——利己一旦开始损人,就是作恶之源。

“至于庄詹事,倪将军,难以评说的缘故,是因为你们知道,他们所求之利和所持之义,与自己不同,并非一句简单的见利忘义可以言之。于是又回到问题本身:求什么样的利,持什么样的义,说到底,还是个人选择问题。呵……讲了半天,好像全是废话啊……不过——”

停下来:“水。”

长生一看,碗空了。子周原本就站着,正好拎了壶过来添上。

子归瞧见半碗白水,问:“阿文阿章没带茶叶么?”

“开始是带了的……”子释笑,“一说要出远门,韩大娘领着他们几个张罗收拾,吃的用的穿的戴的整整装满两大车。临走前一天,全让我指挥卸下了,走到路上才发现落了茶叶罐子。”着急议和的是锦夏,使者当然要赶时间,何况还带着若干礼物,是以使团成员人人轻装上路。

“身外之物,可有可无……”从长生手里接过去喝一口,“这山泉水又清又甜,原不用委屈它泡茶。”

子归道:“我看溪边长了几株迟茉莉,不如拿来泡水……”

“是么?那倒不错。这花儿算是野花里头最鲜灵的了,久浸不变色,也好喝也好看。嗯,煮粥也相宜。”

长生心道:“不是身外之物,可有可无么?”就听他又紧着叮嘱妹妹:“记得清早去摘,半开的最好。”

喝完水,歇会儿,子释对子归道:“这回差不多该进入正题,可以准备写了。”

坐定开讲:“刚刚提到,求什么样的利,持什么样的义,乃是个人选择问题。既是选择,往往择善固执,各行其是,说也白说。不过我想,总有些基本原则,是可以讨论的。我且说说看,你们听听能不能同意。

“圣人曰:“君子喻于义,见利而思义;小人喻于利,见利而忘义”,这句话,咱们从后往前讲。

“不同的人,因其身份地位、教养学识、经验阅历、秉性欲望等等不同,利与义的内涵亦不同,其中既有约定俗成的外在规定,也有自身选择后的主动追求。但是概而言之,一个人的利益在哪里,立场便在哪里。他的道义,也就在哪里。反之亦然。实在没必要硬去分什么利和义,重要的是怎么做,即:见利要思义,不能忘义。

“见利忘义的起点,是损人利己。而见利思义的终点,是损己利人。不妨想想看,咱们见过那么多人,不管他们所面对的利是什么,所主张的义又是什么,谁在损人利己,谁能损己利人,难道不是一目了然么?

“圣人告诉我们:“小人喻于利”。既然如此,那就以利喻之。所谓以利喻之,说白了,其实是以利诱之,以利使之。然而别忘了,能诱之使之,同样的道理,也能以利安之。圣人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教之。”换句话讲,先要让老百姓安定下来,富裕起来,得到切实的利益,然后才好推行教化,号召大家做君子。由此可见,一个合格的帝王,一个称职的朝廷,至不济至不济,也要做到以利使民,以利安民,才站得住脚,否则迟早换人做。”

心想:发展才是硬道理啊。虽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无论如何先要大家都有饭吃,平安过日子。普及教育,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圣人讲“君子喻于义”,不是说君子懂得孤立的道义,而是说君子懂得区分利益的种类,能正确选择所求的利益和获取利益的方法,这才是最大的“义”。眼前纷纭之利,何其多也。利己还是利他?利家还是利国?利一时还是利终身?我以为,“君子喻于义”的最高境界,是以最慈悲最宽容的道义来判定,如何取得最广泛最长久的利益——是可谓至善之利。”

子周迟疑着反问:“至善……之利?”

“对!至善之利!”明显感觉累了,本该一鼓作气慷慨陈词结束,头却隐隐疼起来。子释往下蹭蹭,闭了眼睛,抓起肩膀上那只手放在额头:“摁摁。”(全自动智能恒温声控按摩椅……)

放低了声音:“能够不见利忘义,是做好人。见利思义,是做君子。至于不计身名,博至善之利,这才是做圣人。”

徐徐吟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圣人无私利。义之所在,即利之所在。天下之大利,即天下之大义。小人利己,毋利己而损人,斯可矣。君子利他,纵利他以求名,斯可矣。唯圣人循天道,守良知,博至善之利,求永恒之义……”

子归小声截住:“大哥,太长……”

“太长?前边都是废话,有最后几句就行。没了。”

忽然轻轻一笑,自嘲:“子周、子归,想当初太师要逼我做圣人,封了忠毅伯,结果不过做个伪君子。倒是这回,唉——可怜你们大哥,被你们长生哥哥硬拖着,半推半就,赶鸭子上架,恐怕……要预备做圣人了……”

长生板着脸,却也不反驳,十指不由下得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