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汉侯 来自远方 871 字 2022-08-27

最重要的是,这些使臣在长安停留日久,匈奴想不多想都不可能。

按照匈奴往日作风,就该将这些胆大包天的“奴隶”全部斩杀,给胆敢生出二心的西域各国一个警告。

奈何使臣铁了心,匈奴不走就不回国,直接和对方耗上。兼茏城传来消息,有汉朝斥候频繁出没,恐有大战征兆,停留在外的骑兵接连被召回,以防不测。

如果大战开启,西域的粮草就变得极为重要,自是要给对方几分面子,举起的屠刀也只能暂时放下。

匈奴何曾如此憋气?

从何时开始,雄霸草原的匈奴变得如此谨慎,发现汉军斥候,不是冲上去杀死,而是收缩兵力,变得小心翼翼?

只能说造化弄人。

从冒顿、老上再到军臣,匈奴的荣光不复当年。草原频发瘟疫,本部又遭遇大败。如果有充足时间,将各部迁往草原深处,蛰伏数年,或许能恢复七八分。

可惜的是,汉朝不会给对手这个机会。

趁你病要你命,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般无情,才是长安对外的最高准则。

在西域使臣陆续归国,争相劝说国王赶紧改换门庭,做汉天子腿上挂件时,汉朝斥候频繁出没草原,匈奴本部开始收缩兵力,并抓紧派出探子,试图刺探边郡,查明汉朝究竟是虚晃一招,还是真打算大规模出兵。

重病中的军臣单于十分清楚,如果汉朝真要挥师北上,这场仗怕是不好打。

长安城内,刘彻连续数日召重臣入宣室,指着悬于墙上的地图,简单明了一句话:朕要灭匈奴!

卫绾和窦婴表示臣没意见,直不疑、王恢和韩安国也举双手赞同。

匈奴是汉朝的心腹大患,早灭早好。

最好将茏城清理干净,一个匈奴不留,那才是皆大欢喜。

只是打归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派出多少军队,调遣哪路大军,粮草如何统筹,以及由何人为统帅,都要仔细考量,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