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鱼丸罐头

南北杂货 报纸糊墙 3776 字 15天前

如今罗大娘回往长安城,他便依旧留在江南,倒是不管铺子,而是得大娘托付,与几名同为阿姊食铺员工的吴县子弟,一起到鄮县那边,办起了一个鱼丸罐头作坊。

当初大娘她们初到吴县当地,还比较不习惯当地的饮食,顿顿都是河鲜海鲜,吃得很是郁闷。

待时日久了,渐渐也就适应了,知晓了那海鲜的好处,用新鲜海鱼制成的鱼丸,亦是强过河鱼,为了能让这种鱼丸供应到内陆各家分店之中,罗大娘决定要在海边开鱼丸罐头作坊,这件事便交予陈继负责。

那鄮县所在,便是后世的宁波一带,唐开元年间置明州,唐初这时候还只是一个县而已,归越州管辖。

因鄮县那边渔产丰富,鱼价人工较之苏州当地低廉些许,驾船往来十分便利,于是他们就在鄮县沿海买下一片土地,从周边渔村那里收购海鱼,办作坊做鱼丸。

这作坊开办初期也很不容易,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进去,周边那些渔村的民风还比较彪悍,对他们这些外来人口不太友好,若不是罗大娘在江南当地有些口碑,这间作坊在当地怕是难以立足。

今年开春,陈继收到二娘与他寄来的一捆红薯藤,在作坊外的一片坡地上插种下去,又常常剪了藤条赠与当地渔民,双方的关系这才改善了不少。

他们这一带没有什么良田,不是山就是海,种不了什么庄稼,这红薯倒是不错,随便在山坡上开一片坡地插下去便能活。

今年秋里,不少人家都收获了红薯,于是他们对陈继等人就变得十分友好起来。

这个年代的很多地方都还很闭塞,他们对外来的人往往都充满了防备和敌意,甚至还存在着很多野蛮的行为和思想,杀人劫货的事情时有听闻。

鄮县当地倒不至于如此,而且在当地人真正接受了陈继等人以后,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在面对外人的时候,往往也十分维护。

在这样的年代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外地商贾要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经营发展,往往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一旦只要立足了,旁人便也很难动摇。

当初陈继等人到这边看地的时候,打听到这片坡地的主人一家目前正居住在鄮县城中,于是便寻了过去。

原本还当对方会开出高价,岂料那地主非但不要高价,还说罗家人若是要在那里开作坊,那块地白送他们都可以。

“听闻莱州当地,就是因为早些年有那杜郎君在那边开了个罐头作坊,这两年他们莱州的鱼罐头源源不断运往洛阳长安等地。”

“若说渔产,越州比之莱州亦是不差,我鄮县更是得天独厚,我知你主家罗氏一门皆是有能耐之人,尔等欲在此处兴办作坊,某亦欣喜,不过是块荒废之地,只管拿去用便是。”

陈继他们原本是在苏州南北这条海岸线上看中了几个地方,具体选哪一处还未定夺。

这时候听闻了这名乡绅的这一番话,心中便比较偏向鄮县这块地方,后来再经过一番了解和考查之后,最终便定在了这里。

陈继也不是个目光短浅爱贪小便宜的,自然没有白要别人土地的道理,最后他们还是在当地其他几位有名望的乡绅们的见证下,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完成了这单土地交易。

这片坡地距离附近的村子并不很近,但也不远,从最近的一个村子步行到鱼丸作坊,约莫不到一刻钟的路程。

陈继他们就把鱼丸罐头作坊建在这片缓坡上,后面是一片山岭,前面就是大海,他们在海边建了一个渔港。

初时只有附近的村民划着渔村过来卖鱼,现在往来的渔船就多了,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二三十条渔船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