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油纸伞

南北杂货 报纸糊墙 3971 字 15天前

“你买那么多?”一旁有人问。

“既然赶上了,那就多买点,亲戚朋友分一分,也没多少。”那汉子说着,从腰上解下一串铜钱。

“我要十张。”

“我买两张就好。”

“我买五十张。”

“……”

这边这买卖一做开,那边一些城里的百姓很快也得到了消息。

城中百姓出手没有那么阔绰,一般也就买个一两张,然后还要问一问人家收不收粮食布帛之类的,得知对方只收铜钱之后,有些人便打起了退堂鼓,毕竟那窗户纸不当吃不当穿的,就算不买也不怎么影响生活。

这个时代的铜钱很值钱,每一枚铜钱都是实打实的一钱重的青铜,百姓将铜钱囤在家中,并不担心它会贬值,甚至还有升值的可能,听闻还有人私自将铜钱熔了制成铜器的。

这就导致了市面上钱币流通不足的情况,布帛和粮食作为货币也就比较常见。

这些潞州人之所以敢说他们只收铜钱,那也是因为人家的油纸根本就不愁卖,若不是那樊氏兄弟二人坚持,他们这些油纸在之前的一路上早都卖完了,根本到不了离石县。

两日后,这些鼓腰岭人带来的油纸全部卖完,人人都挣得了许多铜钱,之前那一路的艰辛,也被挣钱的喜悦冲淡了许多。

那樊氏兄弟背着一篓子油纸,前去拜访罗三郎。

兄弟二人天未亮的时候便出发了,一直行到了日上三竿,才到了西坡村的地界上。

还未到村口,在罗家羊圈边上,便遇到了罗三郎,只见他这时候正与几个弟子一起,剖了竹条,正坐在路边的树荫下做着什么物什,那物什的形状模样,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你们这是在作甚?”樊大郎樊二郎两人凑近过去,好奇道。

“便是要用这油纸来做一个轻便些的簦笠。”罗用抬头看了这兄弟二人一眼,笑着说道。

簦笠一物,与斗笠相似,只斗笠是戴在头上的,簦笠是有柄的,类似于后世的雨伞,一般农户人家用簦笠少,主要还是以斗笠蓑衣为主。

“为何竹条如此稀疏?”

斗笠和簦笠的做法,都是用细密的竹条编出里外两层,再在中间那一层填上竹叶等物,竹条的部分一般都会编得比较细密结实,哪像罗用手里头那个样子,只有几个竹条稀稀落落地支楞着,怎么看怎么不结实。

“待我做完了,你便知晓。”罗用笑了笑,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向那樊氏兄弟二人:“你二人今日可是给我送麻纸来了?”

“正是。”樊大郎说着,放下背上的篓子,从那里面拿出一大摞桐油纸,将那一摞桐油纸打开,里面还包着一小摞没刷过桐油的麻纸:“我二人学得了制草纸的手艺以后,回到家乡,经过几番尝试,最终做出来这种麻纸。”

“竟还带了没刷过桐油的麻纸,正好。”罗用这时候刚好也将一个伞骨做好了,眼下又有现成的纸张,于是便让他的一个弟子骑上燕儿飞,跑到许家客舍去取了些从前盖房子的时候用剩下的桐油,用刷子蘸了些桐油,将几张麻纸拼拼凑凑,贴成了一个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