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谁家有三轮车谁家就有嫌疑?”散烟的男人插嘴,见晚回舟看他,讪讪一笑,解释说:“昨天你们不是抓了王大河么,就是我们村的。”

晚回舟笔停下,没有肯定,而是说:“就是查一下。”

“村里有三轮车的也不多,大概啥样子?是不是王大河那种的?”女主人连声说:“那种便宜拉活不多,村子里没几家有,买的都是大三轮烧柴油,地里拉个棒子麦子几车就够了,方便实惠。”

沈判看到的不会是大三轮车,晚回舟知道这种车,烧柴油车动静大目标也大很容易引起注意。

“电三轮太小地里不够忙活——”

除非是没有田地,不需要忙活的。晚回舟想到此,顺口自然问:“村子里有外来的没?”

“没有。”大婶摇头,“要是外来户我们都会知道。”农村社会关系紧密,几乎没什么秘密,出了门遇上都喊一声叔叔伯伯婶婶的,要是有外来户就是扎眼的存在。

“谁说没有,三队小卖铺老杨啊,诶对了,老杨不是有个电动三轮车,平时进进出出的进个货。”男人闲聊说。

大婶嗤笑了声,连连摆手,说:“老杨啊,不可能不可能。”

晚回舟瞬间想到学校对面的小卖铺,问道:“你们说的老杨是不是学校对面开小卖铺的?”

“对就是他。”大婶怕晚回舟误会似得,连忙开口:“警察同志,不可能是老杨,这人特别老好人,十五年前来我们村当了上门女婿,他媳妇儿怎么骂都没还过口,后来媳妇病死了,老杨也没走尽心尽力照顾王大娘。”又责怪当家的胡说:“警察同志要真误会了,冤枉了老杨怎么办?你一天别瞎说。”

男人不在意的撇了撇嘴,“人家问我就说,我又没说别的,老杨就是外来的,也有个电动三轮车。”

村子里男人都看不上上门女婿,尤其是老杨这样老实怂的人。

晚回舟眼神定了下,果断合起本子往出走,大婶跟在后头挽留,“这都快中午了,留下来吃个饭吧?”

“谢谢不用了。”出了门,晚回舟没有继续调查隔壁,而是掏出手机给曾宏伟打电话。早上分边的时候,曾宏伟选的就是靠近学校那边。

手机连着响了好几声,没人接通,晚回舟心里一沉,面上不显,又给曾宏伟打了一遍。好在第二遍响了几声就接通了,晚回舟松了口气。

“晚队,你这是查岗啊?都中午了,不给午休时间啊。”曾宏伟说完挂了电话,而后走进了小卖铺,“老板你这儿有热水没?我吃个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