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侥幸为安

兴汉室 武陵年少时 2134 字 2022-08-27

黄琬不能确信对方会将话‘回’的怎么样,在对方才走后不久,惊惧不已的他很快瘫软在来敏的搀扶之下。不等来敏问什么,黄琬单只抬手仓促的吩咐道:“快,预备车马!”

急切之下,黄琬已经很快想好了自己要做什么,他果断的向皇帝提出了请辞的要求,晚退不如早退,此刻他是无比明白当时杨氏的果决。

皇帝自然不会轻易的让他退:“事情未竟就想着退?身为朝廷大臣,黄公就是如此畏难么?”

一番话把黄琬羞得抬不起头来,因为匆忙赶至的缘故,他到现在仍是气喘不停,脸色也比原来难看几分,只听他语气沉重的说道:“臣这些年忝为宰辅,未有所成,皆是臣之过!如今臣身躯老朽,梦寐桑梓,自知时日无多,还请陛下看在往日苦劳,肯放骸骨归……”

“黄公严重了!”皇帝重重的说道,伸手虚抬了一下:“我视你为股肱,朝廷这么多的事,没有你可不成!”

黄琬头也不抬,执意道:“还请陛下另请贤明大臣,以膺重任。”

皇帝忽然听出了什么,顺着他的话往下说道:“黄公之后,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负此任了。”

其实这样的人有很多,但皇帝刻意将彼等忽略,就为了想听黄琬口中的那个名字。

“陛下可还记得原尚书令士孙瑞?”黄琬不提别人,但从老早被他们排挤出朝堂的臣子里挑,态度虽然认真,却算不上诚恳。

“他?”皇帝慢慢悠悠的想起这个曾与马日磾合作、又颇受杨氏等士人敬重的老臣,轻声问道:“马公病逝后,我竟忘了打听此人近况了。”

黄琬接着说道:“士孙君荣虽休息于乡里,但始终心念朝廷,凡有诏令消息,其必寻求探听,以近承明之政,望能再为陛下效力。听说今年朝廷诏书尚未下达,其便已着手清理家中户籍,以备案检。此人忠勤若此,陛下不妨……”

“朝廷诏令都还没有出,他就知道朝廷要做什么了?”皇帝立即问道,面色有些不好看:“他是怎么‘探听’的消息?”

“这……”黄琬面露为难,好像是说错了什么,有些战兢:“承明殿上下从来口风严密,绝不会有风声泄露之事。”

“那就是从我自己身边传出去的?是谁这么大胆!”皇帝低声喝道。

身边的穆顺等人早已颤颤巍巍的跪下。

“陛下息怒,或许是臣一时失言,士孙君荣熟悉朝章典故、品行高洁,岂会做这等事?”黄琬毫无说服力的劝道。

皇帝紧绷的脸色并没有因为这句安慰的话而轻松多少,他深吸了一口气,忽然又回到开始的话题:“黄公为官这么多年,总得有始有终,乞骸骨一事,还是先把案检户口的事办完再议。如今荆州豪强多有狂悖,我自知黄公德行,但唯恐旁人拿此事说道,故才遣谒者提醒你几句……黄公若是将其会错成对你的责问,那就是我的不是了。”

黄琬立即稽首称谢、表示不敢。

皇帝接着道:“关东案检户口的事,先从荆州开始,得让天下人都明白黄公一心为国,然后才不会抱有侥幸之心。”

“……谨诺。”黄琬既劫后余生般庆幸、内心又很纠结的应下了这一命令。

但是只要他一想到自己成功阻断了士孙瑞意图,甚至有可能反将其一军,黄琬觉得自己冒的这一次险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