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

兴汉室 武陵年少时 1193 字 2022-08-27

“以前啊。”杨瓒捧着茶,面上浮起追忆往事的神情:“我记得孝灵皇帝的时候,奏疏除了臣子的封事以外,都先送到中台,由录尚书事的大臣们和尚书令先行处理,拟写好了意见之后,再呈递陛下裁夺。如今回归往例,奏疏先移交宣室,由陛下一人而决,幸赖陛下英睿,身边又有荀公达等几个侍中在,处理政务也没有太大纰漏,遇到疑难未决的事也会另传我等过去。只是这么一来,也就是我等清闲了些、陛下劳累了些。”

“尚书台本是为君解忧,可如今职权更移,陛下年纪轻轻便日益劳形,我等既为大臣,碌碌充位,有何颜面继续……”董承话说道一半突然止住了。

杨瓒正笑吟吟的看着他,眼神似乎在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这老货!

董承心头大怒,自己差一点就被他带进去了,刚才那话在外人眼中,简直就是自己在抱怨皇帝的做法,并赞同马日磾等人辞任的行为——这要是传到皇帝耳朵里去,那他好不容易保持的中立优势可就没了。

“哈哈。”杨瓒边人畜无害的笑着,边把茶碗放下,马日磾等人不在尚书台,他也就只能和董承斗智了。

董承压住了气,正想着如何扳回这一城,抬眼却看见专司吏民章奏,四方贡献的公车司马令王端提前来到了尚书台,身后还跟着几个小吏,两两抬着堆放如山的奏疏简牍。

像是料到皇帝会有这么一番表示似得,杨瓒面上并未显露过多惊异之色,客客气气站起来迎了过去:“王郎今日何来之早?”

他看了一眼盛装在锦囊里的简牍,明知故问:“陛下这么快就将奏疏批阅完了?”

一旁跟着过来的董承也拿眼看着王端。

“董公、杨公。”王端不苟言笑,规规矩矩的执礼道:“君上有诏,今后但凡臣民奏疏,除封事密奏以外,一律先发由尚书台,拟定方略、陈辞,而后进呈君上允准。”

尚书台众人屏息听了这一出话后,霎时犹如云开雾散,一个个喜形于色。这等若是皇帝将当初从尚书台收回的批奏之权,重新还给了他们,这对于尚书台来说,已经称得上是一个胜利了。

当然,批奏权的放归,当初的皇帝之所以要收回批奏权力,完全是想从王允的严防死守中撕开一条干预朝政的途径,而如今时移俗易,皇帝已经不需要靠着牢牢把控批奏权来掌控朝政了。所以将其还归尚书台,不仅是一种妥协的姿态,反倒是得以从闲杂事务中解脱,把精力放在其他关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