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雁回这水草缸,只有少数人看到,所以后来也没有广泛流传,耳听和亲眼见到的震撼还是不一样的,甚至会被人认为是楼盘模型那样,近似小孩子玩的东西。因此,并未掀起什么大波澜。

这缸被仁宗亲自赐了个名,叫“竹林听禅”。

大宋的使团前往辽国,还专门学习了如何喂绿毛龟,清理水草缸,呵护着到了辽国后,将礼单呈上去。

辽帝一看,本来并未注意到这竹林听禅缸,还以为就是一个器物,但是看到里面有写着“汴梁特产绿毛龟”,但是觉得特别好笑,怎么绿毛龟就成汴梁特产了啊?以为辽人不养龟吗?

臣子给辽帝介绍了一下,“听闻汴梁有个小吏,从皇宫中得了一只绿毛龟,回去之后,和家里其他乌龟养在一起,没想到,其他乌龟也都长出了绿毛,后来放进去的乌龟,也会被同化,长出绿毛。想必因此,他们才将其称呼为汴梁特产。”

绿毛龟不算汴梁特产,但是这种奇异方式生长出来的绿毛龟,当然是汴梁特产了,独此一家啊。

辽帝听了故事,便想看看这与众不同的绿毛龟,宫人遂搬来竹林听禅缸。

辽帝,还有他身旁伺候着的其他臣子、宫人,看到那竹林听禅缸中悠然自得游着一只绿毛龟,背后是慈悲的古佛,顿时吸了口冷气,只觉心神震撼。

介绍的臣子又道:“这是另外一件领悟,竹林听禅缸,与绿毛龟是一体的。”

既是分开的两样物件,但又是一体的,两样都很珍贵。

辽帝离得极近,看那缸中的一方天地,心下叹服,诚恳地道:“宋人果然心思灵巧,这等物件,我们大辽是出不了的。”

这份极有心意又非常有新意的礼物,让辽帝十分喜爱,立刻命人摆到自己的寝宫里。

因为辽帝的喜爱,也使得辽国从此起刮起了开缸造景、养龟之风。

第160章 水景记

云雁回和郑凌一起去找了不少合适的沉木和石头, 用来造景,在这方面他们还请教了一下喻浩,并请他帮了一些忙。

云雁回准备了五个缸,第一个的构思是水晶宫,呈现一个幻想中的海底水晶宫, 而建筑真是喻浩帮忙制作的。

这一个缸的鱼类和水草同样重要, 除了千奇百怪的水草、石头之外, 一群颜色鲜艳的鱼儿游来游去,绝对能让人一下子进入景色中。

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分别是峡谷、山林和园林,第五个则是水陆景, 也就是一半水景一半陆景。

这种造景很奇妙,陆景高处有山有树有亭桥,水底则生着水草,鱼儿游来游去, 视角很独特。

这些水草缸都是郑凌画图设计好的, 而且, 每一个都是大缸。

大,才壮观。

不过耗费的时间也多,光是挑选合适的造景物品,就花费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有的鱼还要专门请人打捞来。

但是,这些都是值得的。

从摆好景物开始,撒上土,有的水草可以直接栽,有的需要洒种子。等到草慢慢长好,还要小心缸壁上爬满水藻。

每天去清理太麻烦了,所以他们把一些吃水藻的小鱼或者螺类放进去,让这个生物圈得到平衡。

不同的缸放进不同的生物,有的缸几乎不需要放。

在这个过程中,郑凌觉得自己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艺术都是相通的。

云雁回也特别有成就感,完了之后还特别感慨地对喻浩说,难怪你这么喜欢建筑,我搭个这么小的景,就觉得自己好牛叉了,难以想象你设计的建筑完工之后,你该有多满足。

喻浩愕然,随即大笑了起来,“雁哥儿,你真是个妙人。”

云雁回有点莫名其妙。

喻浩心中觉得感慨,无论他的技艺多么高超,世人总以他为“匠”,轻视之。然而云雁回对他的态度,从一开始就可以感觉到,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没有丝毫的轻视,甚至称得上是敬重了。

今日这几句话,更是让喻浩察觉,云雁回是真心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