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2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995 字 2022-10-20

便是朝廷上的许多人,也放松了心情。

由此,从大秦成武六年开始的动荡,终于开始趋于缓和。

当然,这次文武相争,文官集团损失惨重,武官集团同样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于是,成武七年六月末,枢密使李承乾满心苦涩的送上了辞呈。

到底受到怎样的压力,才会让这位痴迷于宦途的老臣自请去职,也就不需要赘述了……

朝廷上的争斗,许多时候就是这样,几乎看不到真正的胜利者,身处局外之人,就是个雾里看花,总是隐隐约约,隔着一层什么。

谁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谁又在幕后翻云覆雨,许多时候,最终都成为了外人无从知晓的朝廷隐秘。

这就是政治,波诡云谲,变幻莫测。

李承乾这次请辞,要比他的上一任体面的多。

宫内拒绝了一次,李承乾坚辞不受,于是,成武皇帝陛下大笔一挥,照准,发中书议定老臣恩遇。

最后赏赐尤为丰厚,并晋李承乾为成宁侯,因其家乡在西北,又赐下榆林一块不小的地方为封地。

这就有点不同寻常了,因为大秦爵位一般都分为三等,李承乾身在伯位,虽然是一等伯,但一般来说,按照朝廷的规矩,应该晋三等侯,是从原有爵位晋上一级,这也是为老臣身后之荣留出余地。

当然,李承乾的爵位之所以如此之低,也是他晋升枢密使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

这个不去说它,只说现在,由一等伯,晋二等侯,享受的却是一等侯的待遇,死后必定封公。

遍数朝廷上下,有这份尊荣的,屈指可数。

即便是外间那几位功勋卓著的大将,想要死后封公,现在看来也不太容易,还要看他们之后的功勋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