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0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1235 字 2022-10-20

所以,在第二日一早,赵石便修书一封,送去了长安城外的公主府。

而在这一天的午后,大长公主殿下便匆匆入宫,当着皇帝陛下的面,直接拒绝了长安李氏联姻之议。

这不是意气之争,这也非是你打我一拳,我便踹你一脚的报复,这只是一种姿态,表明晋国公府心意的一种姿态。

身陷其中的人自然会瞧的明白,看不明白的人也就看不明白了。

实际上,这样的一个姿态,比千言万语还要重要,为的也不是旁的,而是为了稳固晋国公府盟友们的心思……

因为这些时候,赵石一言不发,虽说让自己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但无疑,也让唯他马首是瞻的人们,有些无所适从。

而在长安府衙之事发生之后,赵石头一件事,便是稳定人心,与作战之前,稳定军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这么做的结果便是,已是约略感受到了赵石起了退让之心,帝心难测,自觉无法幸免,本已准备好了请辞奏疏,只求最终体面离朝的枢密使李承乾。

在听闻大长公主殿下坚据李氏联姻之议的时候,在枢密院中,不顾仪态的哈哈大笑几声,一把撕碎了自己的请辞奏疏,随即便召来张承,种燧两人,密议良久。

当晚,大将军种燧便登了晋国公府的门儿,两位大将军相谈多时,种燧这才告辞离去……

而这一晚,赵石也接到了明远司和天妖这边的密保。

其实,到了这个时节,长安府衙之事,已经只能算是一个插曲了。

密保之上说的再是触目惊心,相比于事关朝局的朝争而言,都只能说是无足轻重了,最重要的是,无论从哪些书生,还是其他人等的嘴里,都无法确切知道,主使之人到底是哪个……

当然,抽丝剥茧之下,藏在再是隐秘,也定能抓住些尾巴,但时间上,赶不及了。

而在赵石和他的一班幕僚想来,也不用再查下去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已,能够把脑筋动到晋国公府,又能在长安府安插人手,时机选择的如此恰当的人,也就那么几个。

无非就是长安郑氏中人,或者折氏这样既与赵石深有间隙,又相争日急的世家大族罢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人眼红长安府府尊的高位,而行险一搏的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