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1410 字 2022-10-20

不过世事就是如此,经过几代君王,一直到大秦正德年间,世事变迁,内衙也早已面目全非。

不管是出于人的野心,还是君王的权术,或者是时事所迫,内衙的权力开始扩张,并在正德年间到达了一个顶峰。

在那个时候,内衙的职责已经非常之多。

哨探敌国军情就不用多说了,他们目光还转向了大秦内部,监察百官,密奏于皇帝陛下,以及轮值于皇宫内苑,甚至于,稽查国内不法事等等。

可以说,六部之事,皆有内衙中人的影子,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内衙已经成为了皇帝陛下的耳目无疑,也在向着正经的特务机构在转变。

只是他们的权力还被大秦君臣死死的压制在一个角落,多数地方有着奏事之权,却没有自行处置的权力,而他们的弱点也十分明显,历代君王皆用太监执掌内衙,而在大秦,太监从来不得干政,没有一位太监曾经掌握过太大的权责。

这是有鉴于汉唐两代,太监乱政做出的布置,而太监的权力无法彰显,内衙权责再多,也只能隐在暗处罢了,上不了台面。

之所以说内衙到了正德年间权力来到了顶峰,还是因为正德末年诸子争夺皇位,无所不用其极,朝政渐趋混乱所致。

而正德末年的一场场变乱,也让内衙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终于在景兴皇帝登基时爆发了出来,内衙真正参与到了皇位争夺当中来。

说实话,如果他们成功了,内衙完全可以趁势走到人前,其执掌之人,很可能也会换做外朝人等,他们将迎来一个黄金时期,是不是能走到后世锦衣卫的地步,谁也说不准。

但世事没有如果,事实上是,内衙在真正于政治上有所诉求的那一刻,便遭受了重创,他们站错了位置,太子李玄持的搏命一击,并没有成功。

而之后,内衙迎来的自然是新帝的雷霆震怒,一番清洗下来,内衙也就此走上了末路。

有鉴于皇位之争中内衙叛乱,皇宫内苑刀光剑影,致使君王驾崩于皇位之上,登基的景兴皇帝陛下虽也借助于内衙之耳目,但对其警惕之心,已然不同于历代君王了。

而景兴鼎革,让内衙也失去了太多的权力,完全沦为了皇帝陛下的一件工具,肆意舞弄,这反而来,让朝臣们对内衙越加反感,也顺势加速了内衙的衰败。

来到景兴末年,内衙因渐渐颓败,在新一轮的皇位争夺中,被各方所利用,身不由己之下,无能之态毕露,这一切也都落在了新帝的眼睛当中。

于是,成武六年间,河南战事失利,皇帝陛下第一个发作的不是前方将士,而是内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