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1214 字 2022-10-20

到了成武皇帝登基,户部老实了一些时候,到王氏彻底倒下,这位又站出来为李家争抢好处,许多职位正是在那个时候,落入李氏门下之手。

而对兵部一些职位的争夺上,他和郑氏那边,都没少了上下其手,只是兵部看的很死,外间将领也不愿京城大阀胡乱向兵部伸手,这才不了了之。

而那个时候,赵石自己也有所参与,不然兵部侍郎位置空悬之下,不可能是赵布宗最后得了这个便宜。

对着李吉那张笑脸,赵石微微挑了挑眉头,瞄了皇长子李琼一眼,这才笑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刚才还跟殿下说,赵石来的有些早了,不想李大人捷足先登,到是显得赵石不够恭敬了。”

周围人一听这话,脸上都露出了笑容,皇长子李琼更是大笑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好词,国公文武全才,着实让人钦佩啊……”

稍稍赞了一句,便让客道:“天寒地冻,非是说话所在,还请诸位随我入厅叙话如何?”

众人自无异议,簇拥着意气风发,兴致很是高昂的皇长子殿下,进入宽敞的大厅,重新叙座。

赵石谦逊了几句,也就当仁不让的坐了左上首,对面位置,自然是户部尚书李吉,其他人赵石一个都不认得,只有那么两个人有些眼熟,估计是见过,只是没问对方名姓而已。

如今长安官员轮转的很快,很多在京师呆上两年,忽然就去到地方了,而地方上的官吏,抽调到京师的却是少了起来。

这里面的原因就不用细说了,随着大秦疆域越来越大,这种事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至于京官的补充,翰林苑,国子监,国武监这些地方,闲职很多,抽调一些出来,添补空缺就是。

只是朝堂上的重臣们,越来越不好轻动,平均年纪也越来越大,这是当年朝廷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现在看来,枢密院和兵部都不用担心,外间将领回朝的一定会越来越多,无论任职兵部,还是枢密院,都很合适。

到是其他部,人才有些捉襟见肘。

话说的有些远了,众人落座,皇长子李琼笑着对李吉道:“李大人,国公常年征战在外,对京中人物多不熟悉,不如便由李大人代我向国公一一引荐一下吧。”

轻飘飘的一句话,便显示出与户部尚书李吉的关系十分熟络,显得很有默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