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1507 字 2022-10-20

长安王家,百年大族,嫡庶旁支,子弟数不胜数,用一句枝繁叶茂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经历了这许多年的风雨,王家依旧矗立在长安繁华之地,与李郑等门阀,并称豪族,门生故吏遍布于朝野内外,盘根错节,实是非同小可。

但说起来,自正德一朝,杨感为相开始,长安大族在这位相爷手下,是被压的一个个抬不起头来,有如此治世之臣辅佐,也让正德一朝平静安稳的度过了三十个年头,大秦渐渐兴旺,大族门阀到虽受压制,但实力不减反增,当年武帝罚下种下的恶果,也终于渐渐消去了影响。

不过没有人愿意仰人鼻息的过活,这些大族门阀,包括王家在内,都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杨感去了相位的那一天。

在这一天天期盼当中,杨感终于老了,不得新帝喜欢了,也终于老迈到辞官了,也终于死在病榻之上了。

长安城中许多人心里都松了一口气,放下了压在心头多年的一块大石头,也都渐渐敢有旁的念头了。

争夺相位,李家胜出,争夺军权,好像折种两家都未得多少好处,自折木清去后,这两家已多有没落,不提也罢。

王家趁机也将手探进军中试了试,不过结果是惨痛的,一场兵变,让王汉卿的兄长,参知政事,权掌大理寺的王立卿提前隐退,郑家那边,也失了户部,国子监的差事。

一场风波下来,王家非但未得好处,还遭了重重一击,自此,王家失宠之说,盛嚣尘上,事实上也是如此,杨感在时,王家在中书还有一席之地,多少年风雨不动,大理寺也常年握在王家手上。

但这一次之后,王家再未有人能入中书供职,大理寺也换了名姓。

之后的八分田亩制,军政之上一系列的鼎革,王家根本无话语之权不说,在惊恐的发现,家族的根基正在缓缓动摇之中,大片的土地因负担不起被族人售卖,府中用度一减再减,让族中子弟怨声载道。

官员考功更加严厉,许多以往可做手脚的细节之处也被封死,闲散子弟入羽林军供职也艰难了起来,无论是枢密院,还是兵部,甚至于羽林军将领们,也再不愿收大族子弟入内,因为大将军赵石开了坏头儿,选京兆寒家子入羽林军操练,如此,不但俸禄降了不少,而且比那些大族子弟更加吃苦耐劳,更加的听话。

羽林左卫的功勋,让许多事都变了,也激起了不少人的效仿之心,更加让人揪心的是,族中子弟也再不愿到皇家近卫中任职,吃苦受罪不说,还被人排挤,何苦来哉。

而随着国武监的创立,更是绝了许多大族子弟的晋身之路,一些世代将门人家,迫不得已,不得不送家中子弟入学,可以想见的,这些将门的根基已经不存在了,以后军中,将是国武监生员的天下。

这样的措置,连种家,折家这样的军中世家都感到难受,就别说王家了,之后也只能专注于朝堂仕途,再也不用他想什么了。

这还不算,自景帝登基以来,几次科考,家族子弟考中者寥寥,御赐荫官,也再与王家无缘,长此以往,还能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