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2014 字 2022-10-20

谁又能想到,这么短的时日内,秦军便已数万兵马,占了几乎整个河中呢?所以虚应故事般到汾州城下走了一圈,便回转了来,加之金兵乍见秦军踪迹现于城下,慌乱也是难免,他这里先入为主的,便以为和临汾一般了。

种种缘由加在一起,却是给了赵石个出其不意。

若非如此,赵石必然带兵去取汾州,到时便是直面太原,有汾州大城在,与临汾相互呼应,数万人马守城而战,便是金人重兵到来,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但要是早早知道汾州守备森严,那又是两说着了,也许都不会来取临汾的。

可见,军中事无巨细,犯不得一点差错的。

而蔫狼算是犯了赵石大忌,本欲斩之,但有杜山虎等人求情,又勉强算是情有可原,却是斥责了一番,拍了他二十军棍,这才了事。

于是,接下来便简单了,秦军顿兵于临汾,再无出兵之意,而汾州那边,却一如既往的安静,两边对峙于汾水之畔,探马往来,时有交手,但却皆无决战的意思,就这般,一直到冬天第一场雪纷纷扬扬而下,彻底绝了两边交手的可能。

……

其实,汾州的种种怪异之处根本不用多猜,简单的令人吃惊,只因监军完颜保忠立阻王秀出兵而已。

对于秦军上下来说,有些不可思议,便如当年太子李玄持,在庆阳府兵变中扮演的角色那般,立阻凉州出兵庆阳,坐视庆阳糜烂,之后多数人不知就里,太子殿下留下的骂名不多,但作为迟迟不肯出兵的凉州军来说,却成了标准的替罪羊。

这些年过去,硬是变得越加的臭名远扬,旁人只要一听是凉州军出来的,立马就会变成另一番嘴脸,即便嘴上还能说笑两句,但心里管保得骂上一句,见死不救的王八蛋。

时至今日,大秦军中鼎革,镇军这里,头一个找的便是凉州军的麻烦,凉州军裁撤大半儿,其余人都变成了禁军编制,地位连庆阳府兵变的那些士卒都不如,可见,在秦军中间,这等见死不救的作为是多么令人痛恨了。

又比如说,显锋军在当年兵变中被迫出城,最终大败,连指挥使都死在了阵前,那事之后,显锋军上下对庆阳府一众同侪都是冷冷淡淡,恨意未消,即便是当年老卒已经所剩无几,庆阳府统兵将领也指挥不动显锋军所部,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庆阳城下那一战,其他各部坐视显锋军被围而不救的根子在作祟罢了。

而当初平蜀归来,大将军赵石悍然擒下李任权,其他各部虽然惊诧,但却也没有多少非议,还不是因为赵石给李任权安了个见死不救的罪名?

有了这个罪名,其实之后李任权即便最终脱罪而出,在军中也没有多少立足之地了的,更何况这罪名还坐实了,传到军中,真真是人人痛骂,颇为的大快人心。

这几件,都是赵石亲身所历,更能显示出秦军对于这等作为的痛恨和不能理解。

所以,时至今日,虽说秦军各部派系林立,打仗的时候也各有各的心思,但真要真刀真枪的打起仗来,虽不能说同心同德,尽弃前嫌,却也多数不会拖人后腿,要知一旦事败,像李任权那等离大将军只差一步的人,也只落得个削官罢职,永不叙用的下场,就遑论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