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2021 字 2022-10-20

本来脱口而出的话语就此打住,改道:“可有名帖?”

“老爷,您看。”接过内院管家递上来的名帖,老仆人隐隐觉着,这可能又是一件麻烦事,蜀中之战起伏跌宕,让人闻之心惊,就是前些时,还有传闻说统领援军入蜀的赵石遇刺重伤,蜀中战事可能又有反复的,过了不多时候,朝廷明发邸报,却又是一场大胜。

像这般起起伏伏的事情,已经上演了好几遭,军国大事本是平稳为先,朝中重臣们也是力求如此,但到了蜀中战事上面,却统统不见了踪影,好消息刚来,也许紧跟着就是坏消息,别说是朝堂上的大臣们,就是京师的普通百姓,也都纠结的很。

如此这般近两年,折腾的大秦上下是焦头烂额,即便是以知兵闻名的兵部,枢密院的那些大人们也都不敢轻易下什么断语了,更是闻听蜀中战报传来便是胆战心惊,唯恐又是什么蜀中战事糜烂到底的战报。

等到赵石遇刺的消息传出来,朝堂上下都乱作了一团,谣言什么的更是到了一个巅峰,大秦朝堂,从上到下,也不知牵扯了多少人的心,即便是养病的老爷这里,也是牵肠挂肚,不知道担了多少心事。

直到现在,仿佛已经尘埃落定,再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传言出来,但身在相府日久,连老仆人这样的小人也是知道,这世间故事,没个说的准的时候,谁知道南边又能起什么波澜呢?现在得胜伯府上的人前来求见,不知又是什么事情等着呢。

“去,请来人到这里来见一见吧,请于先生到书房,说我过些时就到,这里不用闲杂人等伺候了……”杨感沉吟片刻,吩咐道。

……

于良信一袭淡青色儒衫,静静的安坐于书房之内,不时饮着香茗,书房的两个小书童等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活泛,但却都守着规矩,不敢乱动,只是肃立于那里,不时上前填茶倒水,长的俊秀,也伶俐的很,却绝不多说一句出来,正是豪门大家的风范。

于良信心里赞了一声,多少有些羡慕,他是河中府人士,家中也算富裕,河中也算得上是大秦难得的膏腴之地,可以养马,又可种田,百姓虽不富庶,但比之西北却要强的多了,尤其是河中文气极浓,出仕之人不少,而河中幕的名声也是极大。

当然,对于于良信来说,为人幕僚参赞并非其本意,他来京师长安是赶考来的,但也是倒霉,正逢国丧,又有战事拖延,在长安呆了近两年,朝廷却迟迟未曾开考。

和大多数贫寒士子不同,于良信却并不为生计所苦,只是他这个人闲不下来,在长安空耗着非他所愿,又不想就此回乡,于是便一咬牙,打算在京中找一家入府为幕算了,等到朝廷开科取士,再定行止不迟。

正好,相府这里有些空缺,以他的才学见识,得来自不会费什么工夫,也是正赶上府中长史南先生离去,同门下平章事杨感身边颇缺得力之人,与府中幕僚见面的时候就多了些,意思也是明白,自然是考校各人才学气度。

而于良信便在此时脱颖而出,得了重用,可以与闻一些朝中大事,虽还没有实至名归,但行的其实便是府内长史之事了,他这人也是极为聪明之人,做什么也能静下心来,上手极快,但他还是能敏感的察觉到,身为相辅的杨相对他并不算太满意,也不知之前那位南先生是何许人也,总能让他在相府中找到一些这人的影子,而那人受杨相的之恩遇更非他可比的了的。

虽说让他颇有些耿耿于怀,但他心胸也还宽旷,又志不在此,便也就能做的做,能说的说,并不非要将长史之职争到手中。

而现在在他看来,同门下平章事杨感在朝中的处境也很是不妙,新帝登基,锐意进取,对于正德一朝留下的老臣们虽说礼遇有加,但却并不信重……若非战事绵延,又要稳固朝政,说不定大秦朝廷已然是另一番局面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