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2284 字 2022-10-20

新任兵部尚书李承乾脸上含笑,红光照面,人也显得极是精神,好像比以前年轻了许多一般,显是心里高兴到了极点的,但嘴上却是一阵谦逊。

“哪里哪里,本官到没想那许多,既然蒙圣上恩遇,托之于腹心,这些日子可是有些不堪重负啊,还多赖众位同僚协力相助的,圣上神武天纵,心思可不是咱们猜的到的,本官这里也只有尽力而为的想头,并不敢奢望于其他的。

话说回来,圣上主理兵部时的气象大家也都看到了,本官呢,在这里劝大家一句,别把心思用在没用的地方,实心任事的本官便不会忘了,若有那轻浮子想一步登天的,本官在这里劝你趁早绝了这心思……”

在座之人都是兵部官员,李承乾以兵部右侍郎之职一跃而成兵部尚书,这在一年多以前谁能想到?他在兵部十余年,一直为李延蓄所制,李延蓄又投了太子,风头正盛,当初大家都道兵部尚书的位子肯定是李延蓄的囊中之物了,不成想景王横空出世,入主兵部,半年间便压的李延蓄苦不堪言,而李承乾也机灵的抓住机会,入了景王幕中,景王登基,李延蓄立即被发往大理寺审什么羽林军右卫的案子,而李承乾却是顺理成章的坐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

前些时布置国丧事宜,也没来得及给这位尚书大人贺喜,如今先帝遗褪已然送入帝陵,借着这商议潼关援军调拨的机会,这些兵部官吏心里自然想着和这位新任上官亲近亲近的,虽说这位尚书大人一番话显尽了官威,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不过是题中应有之意罢了,当不得真,一时间好话自然还是不断。

兵部左丞成峦面无表情,并无什么话语出口,是李延蓄还是李承乾来当这个尚书他觉得都没什么区别,上面有枢密院压着,枢密使杨感以及枢密副使汪学正那是什么人?若是李严蓄任了兵部尚书,说不定还能争上一争,毕竟李家的势力不小,但他李承乾嘛,别看旁人都说乃圣上恩宠备至的人物,但这才具上也就和李严蓄差相仿佛,有没李家的底子撑着,还不是得作枢密院的点头虫?

说起来和户部有些像,都说户部乃六部之首,历代太子皆是要先执掌户部的,所以户部看上去风光无两,但实际上从尚书到侍郎,都得听太子的,还要时常规谏,比御史台还累的差事,如今户部更是失了圣宠,找一个憨直的李圃从上到下一顿严查,毛病自然是越查越多,别看都是废太子李玄持在时犯下的过错,但皇上那里可以问兄弟的罪,下面的人却是不能没了君臣之义,这些过错还不得落在户部几个主官的身上?若不是如今潼关告急,大批的粮草军械调拨还得户部措手,就这一番整治下来,不定得有多少人掉脑袋呢。

想到这些,成峦肚子里一阵冷笑,六部之首?入阁拜相?没影儿的事儿,李承乾以前的稳重都到哪儿去了,还是说高兴的忘了自己是谁?就这么将这些没边的好话照收了?这传到杨相等人的耳朵里,一个狂妄他就得担着,心里如此想着,面团团的脸上却挂出些温和的笑意来,旁人见了,还到这位大人也在想着什么好词来拍拍李尚书的马屁呢。

他旁边的兵部右丞段德却又是另一番做派,听在座的官员们越说越来劲,立马皱了皱眉头,开口言道:“大人,昨天调羽林左卫副将杜山虎入右卫,任职羽林右卫代指挥使的文书已经到了兵部,您看是不是命令发下去?”

他这一句话却好像给众人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枢密院的堪令文书,大摇大摆发到兵部,而且还是羽林军指挥使这样重要的职务,事前李承乾竟不知道,来找他商议一下都没有的,这无疑让李承乾感到些难堪,若是以前也就罢了,但景王执掌兵部之后,枢密院办个什么事情也就变得有商有量的,但到了他这里……

所以他便将这堪令压了下来,一来他要在兵部树立一下权威,让枢密院知道,兵部的事情如今是他李承乾在做主,二来还有些小心思,那个赵石如今已经官居四品,更是深得帝宠,如果再进一步是不是就该进兵部了?这也是他现在最担心的地方,赵石出身景王府,乃当今圣上第一心腹之人,论起才干来,他自认不是一个毛还没长全的孩子能比得了的,但若论起情分,他又不如的多了,只看那晚变乱迭生,自己只能跟在景王身边去西山,一点功劳也没得到就能看清一二的,如今再让赵石的心腹当了右卫代指挥使,从容安插亲信,结交朝臣,不多时,估计进兵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到了那时,他这个尚书可就有些不尴不尬的了。

既然虑及了这些,他心里已然打定主意的了。

不过这个时候竟然有人提这码事情,还是让他很是不悦,斜眼看了段德一眼,李严蓄不在了,但他在尚书的位子上坐稳还得一段时间,就眼前这两个左右丞他便有些压不住,不过到也不急在这一时。

就如方才那人所说,皇上用兵之意已显,到时兵部自然水涨船高,来日方长,慢慢梳理便是了……

“这个嘛先不急,左右卫都乃御前亲军,驻守的又是京师重地,兹事体大,本官是有话要到圣上面前陈说的。

先不说这个,潼关军情紧急,皇上那里已经发下话来,不能有任何差错,军械粮草已经开始在调拨,援军虽然还没有商定,但调西军精锐前往潼关应援是一定的了,这个担子可是不轻,大家都要仔细了,若有任何怠慢,误了军情,不说本官饶不了你,天也饶不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