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

中华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的协议都是秘密进行的,外界并不知晓。实际上,在取得中华帝国的同意之前,普鲁士王国的军事观察团就已经从普鲁士出发了,他们秘密乘坐一艘普鲁士王国的商船前往广州。在取得了中华帝国的同意之后,他们换上了中华帝国陆军的军装,被安排到了前线各部队,观摩中华帝国在这一场战争当中的战术和新式武器的使用。这些人回国之后,几乎都成为了普鲁士王国陆军的高级将领,这也使得普鲁士王国,乃至统一之后的德国,陆军中对于中华帝国很是亲近。

中华帝国同满清以及俄国的战争还在继续,随着俄军第4哥萨克骑兵军被重创之后,俄军的主力开始向盛京集结。不过,漫长的路程使得俄军的主力需要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路上。中华帝国同满清的战争,战线也已经同长江沿岸推进到了中原地区了。对于满清来说,现在的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够全力争取这一场决战的胜利,否则的话,满清将彻底的灭亡。

在这一场的战争当中,满清已经损失了二十余万军队了,剩余的七十多近八十万军队,除了在山海关一线留下了少量的部队之外,几乎都部署在了京津地区和中原,准备同中华帝国决一死战。至于东北,满清已经全部放弃了,交给俄军同中华帝国争夺了。满清的高层已经决定孤注一掷了,只要赢得中原决战的胜利,那么就一切都有了。如果输掉的话,那么一切就都成为了镜花水月了。

在中华帝国大军云集中原地区的时候,满清也同样在调兵遣将。特别是二十万骑兵,十万蒙古骑兵和五万八旗铁骑都派往了中原地区,在京津只留下了五万八旗铁骑和五万步兵作为机动部队。一方面是作为防御京师的部队,另外一方面则是预防中华帝国的军队跨海而来。毕竟,中华帝国在海军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满清漫长的海岸线在中华帝国海军的眼中,完全就是不设防的,可以轻易将陆军投送到沿海地区。

第618章 小皇帝的野心

10月份的北京,已经进入了秋季,从西伯利亚高原吹来的寒风,使得整个城市开始进入了冬季。大街上的店铺,一家家都紧闭着,显得很萧条。战争爆发之后,北京城内的悲观气氛越来越浓厚了,稍有家财的人,都逃往乡下去了。一些有门路的人,更是带着家财逃往中华帝国去了,打算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再回来。很明显,他们根本就是不看好满清。特别是随着战争初期,清军不断的失败,更是加重了这些人的心理。整个满清,似乎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了。

当然,满清的统治者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还没有死心,还想要进行最后的挣扎。况且,他们也并非没有机会的。清军虽然已经损失了二十余万了,但是,他们还有七十多近八十万军队,依旧比中华帝国陆军的兵力要多得多。现在即将开始的中原大战,更是清军孤注一掷的最后办法。只要赢得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满清就能够翻盘了。当然,如果输掉的话,那他们也会输的一干二净。

满清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和一干军机大臣们,听从了参谋长英国顾问艾伯特中将的建议,已经将清军的全部主力都集结到了中原地区了,准备同中华帝国陆军进行一场决定性的大战。这场大战,直接关系到满清的生死存亡。虽然,这其中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满清并非是没有胜算的。他们的兵力,差不多是中华帝国陆军的两倍,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还有着中华帝国没有的二十万骑兵,这些,都是他们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至少,英国顾问艾伯特中将认为,清军还是有很大的胜算的。而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和一干军机大臣们,也都信以为真,开始积极的准备这场大规模的决战。

满清现在的皇帝,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统治者而已。他继位的时候,才12岁。所以,首席军机大臣文庆才提议设立摄政王,由惠亲王爱新觉罗·绵愉出任摄政王辅政。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三年了。在这三年之中,咸丰帝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是由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和首席军机大臣文庆来决定的。在咸丰帝的眼中,那两个人分明就是多尔衮和鳌拜。只不过,他可不是康熙帝,没有那个能力。但是,这并不妨碍咸丰帝立志向康熙帝那样,铲除奸党,复兴大清朝。

咸丰帝居住的地方是乾清宫,当初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以及康熙两弟,都是以这里为寝宫的。从这就可以看出咸丰帝的志向。现在咸丰帝已经十五岁了,根据当初军机大臣们商议的结果,在他成年的时候,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就会还政给他。也就是说,还有一年的时间,他就能够亲政了。但是,一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咸丰帝想要真正的掌握国家的大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和首席军机大臣文庆,肯定不会这么心甘情愿就把权力交出来的。首席军机大臣文庆还好说,只要保证他的权力和利益的话,未必不能够拉拢。但是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就不一样了。当初被中华帝国击败之后,道光帝将他圈禁了。好不容易有付出的机会,还掌握了满清实际的权力,他怎么可能放弃呢。如果咸丰帝真的要争夺政权的话,搞不好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还会铤而走险,直接把咸丰帝给干掉。虽然他们是叔侄,但自古以来皇室之中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就骨肉相残的事还少了吗?别说是叔侄了,就连父子之间也经常反目成仇的。这几年来,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可是一直想要成为满清真正的皇帝的。由此可知,咸丰帝的日子并不好过。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满清同中华帝国的战争正在进行,如果满清输掉这场战争的话,整个国家都将不复存在了,咸丰帝更加没有亲政的可能了。到时候,他将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军机大臣穆彰阿和军机大臣潘世恩两人,在五个军机大臣之中,是被排挤的两人。虽然他们两个位列军机大臣之中,属于位高权重的两人。但是,他们现在管理的部门,都是一些不重要的部门而已。这让他们两人非常的不满,对于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和首席军机大臣文庆,更是心生怨恨。想当初,在道光帝还在的时候,穆彰阿可是首席军机大臣,潘世恩也是道光帝重用的大臣。道光帝驾崩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他们两个人,也成为了无关紧要的人了。

穆彰阿和潘世恩两人,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教导咸丰帝的课业。这是他们两人主动要求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在受到排挤之后,想要另谋出路。试图和咸丰帝搞好关系,等到咸丰帝将来亲政之后,他们两人能够借此走上更高的位置。对此,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和首席军机大臣文庆都非常的清楚。不过,他们并不在意。现在满清的主要权力都掌握在了他们的手中,并且最重要的军权也被他们牢牢的把持着。因此,他们根本就不害怕翻出什么风浪来。即便是咸丰帝成年之后,他们也可以想办法继续掌控满清的权力。现在这个时代,军权才是最重要的。没有掌握军队的话,咸丰帝只能做他们的傀儡。

“穆师傅,潘师傅,现在的局势怎么样了?我大清真的被那些逆匪大的一败涂地吗?”咸丰帝天真的问道。现在他已经十五岁了,即将成年了。这三年来,对于他而言,完全就是煎熬。明年就要成年了,对他将是最为重要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