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惠亲王?不行,我反对。惠亲王在出任大军统帅的时候,不仅被新华军给打败了,还谎报军情,现在正处于圈禁当中。由他来出任摄政王,这是不合适的。”潘世恩说道。

“惠亲王虽然被新华军给打败了,也犯过错。但是,他也从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了。大家都知道,现在新华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需要一个对新华国有深刻了解的人来出任摄政王才行。因此,惠亲王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在他出任摄政王之后,无疑能够更好的针对新华国的优势来进行调整,到时候我们就有更大的把握击败新华国了!”文庆苦口婆心的劝说道。虽然,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势强行通过由惠亲王来出任摄政王,但是这会造成满清朝廷的分裂,不利于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新华国。

文咸的解释,理由还算是充分,穆彰阿和潘世恩两人,虽然有些不满意,但还是接受了。

经过这几个顾命大臣的商议之后,满清朝廷接下来的统治基础,已经确立下来了。

事后,文庆亲自赶到惠亲王府,告知惠亲王爱新觉罗·绵愉,他将出任摄政王的事。此时的爱新觉罗·绵愉,早已经不是那个率领大军出征时候意气风发的年轻将领了,被新华军击败,然后被道光帝罢免职务,幽禁在亲王府,使得爱新觉罗·绵愉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当然,他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等待机会。同时,爱新觉罗·绵愉也开始更加的关注新华国了。虽然处于被幽禁当中,但他的一切用度还是正常的。爱新觉罗·绵愉找来了很多有关新华国的资料,开始正视这个刚刚崛起却异常强大的国家。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爱新觉罗·绵愉发誓,下一次一定会打败新华国,一雪前耻的。

当得知由他来担任摄政王,在新帝城内之前处理国事的时候,惠亲王爱新觉罗·绵愉欣喜若狂。当然,吃过一次亏的他,这一次镇定了不少。他首先向文庆表示了感谢,他知道,没有文庆的话,他是不可能有机会的。另外,他也向文庆表示,出任摄政王之后,一定会尽心尽力使得满清强大起来,最终击败新华国。最重要的一点,他保证等到新帝成年之后,一定会还政给新帝,绝对不会当多尔衮的。当然,四年之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况,谁也不知道。

1843年8约15日,道光帝的四子爱新觉罗·奕詝,正式登基称帝,年号定位“咸丰”。同时,咸丰帝任命他的叔叔惠亲王爱新觉罗·绵愉为摄政王,代理国事。虽然,咸丰帝今年才十二岁,但是他却表现出了和他年纪不符的成熟。作为一个皇帝,即便是小孩子,在自己的权力被人夺走之后,肯定也会不满的。但是,咸丰帝却表现的好像没事人一样,显得太冷静了。可以肯定,咸丰帝心里也是不甘心的,只不过,迫于现状,不得不忍气吞声而已!

第362章 求和

紫禁城,御书房内。刚刚登基继位半个月的咸丰帝端坐着,小脸紧绷,一副小大人的模样。道光帝在三天前已经风光大葬,埋进了皇陵之中了。虽然现在满清面临巨大的危机,但道光帝的葬礼,还是十分的奢华,这是一个关系到大清朝脸面的问题,半点都不容有失。

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坐在咸丰帝的旁边。眼神中,有一丝兴奋和激动,但更多的则是苦恼。现在的局势,对满清越来越不利了。担任满清的摄政王,虽然位高权重,但实际上,根本就是一个苦差事。如果满清被新华国灭亡的话,那他可就成了满清的千古罪人了。

几个顾命大臣,则躬身站立着。今天要商议的事,主要是如何应对满清现在遇到的危局。虽然咸丰帝年纪尚幼,他的意见多半也不会被大家接受。但是他还是被请来了,当作了一个装饰品。

“陛下,摄政王殿下。我们最新得到的消息,新华军已经攻占了新加坡了。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和驻防新加坡的几万英军,都已经向新华军投降了。现在,新华军正在扫荡海峡殖民地。未来可以预计,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攻占整个海峡殖民地的。这对于大清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危机。如果新华军攻占海峡殖民地之后停止向西进攻的话,那么,他们多余的兵力,很可能会调往大清的。现在我们的军队,维系长江防线已经很勉强了。如果新华军继续增兵的话,我们将很难抵挡他们的进攻。”文庆把得到的消息向咸丰帝和摄政王禀告。

“文大人,怎么会是这样?英国陆军难道就这么羸弱吗?还有几万人,居然就向新华军投降了?”摄政王爱新觉罗·绵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英国可是当今世界第一强国啊,部署在南洋的海军被新华军歼灭了不说,现在连陆军也向新华军投降了,这哪里还有一点世界第一强国的样子啊。

“殿下,这只能说明新华军的强大。即便是英国,在南洋也不是新华国的对手。”文庆说道。

军机大臣穆彰阿张了张嘴,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原本他想要说文庆这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但仔细想了一下,现在的新华军本来就如此的强悍,根本就不需要说这些没用的。清军不是新华军的对手,这已经是经过了证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