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页

盛唐风月[校对版] 府天 2814 字 2022-10-20

而过了忻州之后,便是代州境内。这里是杜士仪曾经呆过两年的地方,甫一入境就有乡中父老闻讯而来,其中多是这些年供出读书种子的殷实家庭。至于寻常的乡民,则是大多诉说这些年来代州少有恶霸横行乡里,如代州裴氏这样的大族,更是约束子弟,造福乡里,全都是杜大帅昔年训导之功诸如此类云云。即便知道其中有不少是阿谀奉承,杜士仪仍然为之心情一宽,等到代州都督裴休贞前来迎接时,他脸上自是笑意宛然。

两人初次相见相识,便是在代州,此后打交道也就是在裴光庭去世的那一次。尽管只是这仅仅两次来往,却足以让他们对彼此留下深刻印象。裴休贞调任代州也不过是这大半年的事,却因为王忠嗣年富力强,并没有兼领河东节度副使,因此把杜士仪请入代州都督府后,他少不得和属官另行廷参行礼。眼看日头已经偏西,他便开口说道:“闻听大帅在忻州秀容不过停留短短一会儿,如今天色已晚,总不至于还弃代州军民而去吧?”

“你就是不说,我也总要在代州停留一晚,看看我昔日镇守之地,会一会当年耆老缙绅,军民百姓。”杜士仪见廷下属官无不笑容满面,他便又添了一句,“接风宴丰俭随意,只不要太过分即可。晚上,我和裴使君亲自巡城!”

裴休贞顿时爽朗大笑,想都不想就答应了。果然,这一天的接风宴固然并不算十分隆重,但代州裴氏却是宗老悉数到场。

时隔十五六年,当年被杜士仪请出山,主理代州裴氏事务的裴明亚已经去世,接过父亲手中接力棒的是裴明亚之子裴世轩。他在仕途上不过平平,但比父亲的态度更加强硬,中眷裴氏在代州的产业,他亦是经心得很,但中眷裴氏要派人到代州来主持事务,他却每每坚拒。

由于王忠嗣看在杜士仪面子上,对代州裴氏颇多优容,中眷裴氏宗堂对此亦是无可奈何。卢望之在此襄助裴氏宗学,又另立私学,惠及裴氏及乡民无数。而通过这些年的沉淀,代州裴氏入仕的子弟比前些年多了一倍不止。

因此,此刻裴世轩亲自给杜士仪敬酒时,年纪和杜士仪相仿的他竟是热泪盈眶。举杯先干为敬后,他便声音哽咽地说道:“阿爷当初直到过世之前,还不忘殷殷嘱咐我,代州事,代人治,不要辜负了当年杜大帅一片苦心,而这些年来,代州宾贡士子之中所出的明经和进士,较之从前全都不可同日而语,我代州士子亦是学风兴旺,更胜从前。至于农耕,工匠肯用心钻研新的农具,军民肯用心耕种,官府亦善营舟桥水利。这一切,都是当年杜大帅主政代州时的善政,不但我代州裴氏没齿难忘,就是代州士绅军民,也全都刻骨铭心!”

说到这里,他突然屈一膝跪地,深深俯首道:“今日不意想能够重见杜大帅当面,容我大礼拜谢!”

杜士仪见满堂一片寂静,连忙上前将人搀扶了起来。好言抚慰把人重新送回座位后,他便亲自满斟一杯酒,团团相敬道:“刚刚裴公这一席话,我虽说听得很高兴,但也不得不说,实在是过分了。代州能在宾贡上大有进益,是因为莘莘学子用心,是因为师长教导有功,不能说都是我的功劳。至于农耕水利,这更是上下一心!代州能有今日局面,我敬诸君一杯!”

说到这里,他扫了一眼在座众人中那些熟悉的面孔,当即笑吟吟走上前去,犹如当年一般向众人嘘寒问暖。果然,时隔那么多年,大多数人都没想到杜士仪竟然还会记得代州旧人,一时兴奋不已,哪怕那些杜士仪叫不出名字的,也连忙把父执长辈的名姓报出来,杜士仪竟然多数都能记得。

面对这一幕,纵使裴休贞一向对杜士仪的评价极高,也不禁有些羡慕嫉妒恨。他到任以来,无论军务民政,也确实很上心,可由于他出身中眷裴氏,又在宗堂中有话事权,代州裴氏这些人总对他隐隐有些提防排斥。而且,他自忖绝对不可能在离任十多年后,还能记得这些无足轻重的缙绅,杜士仪这一手实在是太能笼络人心了。

“大帅实在是记性绝佳,今夜过后,也不知道多少人会撰文记下今日这番故事,到时候必将传为美谈。”

等到接风宴后,裴休贞亲自带着杜士仪夜巡代州城之际,便忍不住打趣了两句。他这一年已经六十出头了,论年纪远远大过杜士仪,却没有有些人倚老卖老的讨厌嘴脸,杜士仪遂笑着说道:“什么美谈,险些就把人记混了。不过,觉得亲切是真的。这么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重回当年的任所,自然免不了百感交集。倒是裴大将军也不用光顾着说我,当年窦钟和姚晔被我挑去朔方的时候,还曾经为你抱过不平,你还不是一样为下属爱戴?”

裴休贞不料竟是被杜士仪反将一军,愣神片刻过后,少不得哈哈大笑了起来。十几年的岁月,两人境遇不同,但某些感触却相同,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在寒风凛冽的夜晚,两人策马畅谈,从军务民政一直说到了天文地理,谈兴之浓烈,杜士仪都忍不住觉得惊叹。

幸好没有让大多数人相陪,否则别人就不要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