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页

盛唐风月[校对版] 府天 2415 字 2022-10-20

长久的沉默之后,杜士仪招手示意他上前来,随即仔仔细细端详着这个小儿子,最终方才迸出了寥寥几个字:“你长大了。”

平心而论,他对于长子素来教养严厉,很小就让人跟着王忠嗣学习武艺军略,很小就将其扔到民家,然后又把其放在中受降城磨练,可是,他对幼子就没有花费那么大精力了,因为那时候要考虑的问题已经太多了,后来又常年不在身边。而且,杜幼麟比杜广元懂事更早,想当初才那么一丁点年纪,就曾经为私自离开朔方任所的他打过掩护,潜意识中,他总认为这是个很省心的孩子。

“阿爷,你不要担心,长安这里有我呢,我会帮着阿娘的!”

幼子离开时说出的这句话,直到杜士仪奉诏前往兴庆宫兴庆殿见天子时,依旧萦绕在耳边。他此行带着掌书记杜甫,因此,关于安北牙帐城的一些具体信息,他都索性让杜甫在天子面前禀报,自己则是趁机发会呆。

李隆基对于漠北这第一座坚城着实兴趣十足,可即便他并不是喜欢窝在深宫的天子,甚至还曾经封禅泰山,对于深入漠北巡幸安北牙帐城却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不但听得仔细,还不时发问。见此情景,杜甫瞥了一眼杜士仪,见其微微点头,他便起身展开了一幅长卷。

“这是……”

“陛下,这是安北牙帐城落成后,我亲自手绘的一幅画。虽说着实献丑了,但以亲笔丹青奉献御前,也是臣的一点心意。”

杜士仪的画功确实不过尔尔,可这是他在安北牙帐城的修筑期间,对于草图等等不断做出点滴修改,而后又在此基础上添加人物,最终成就的一幅画,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李隆基此刻看的,便是城中格局,兵马雄风,四夷宾服,到最后便笑着对高力士说道:“道玄之前不是说,正觉得百无聊赖吗?召他来!朕虽不能远去漠北,一观安北牙帐城,他却可以代朕一行,将这一方雄奇山水,全都装入画卷中为朕带回来!”

高力士巴不得天子对杜士仪兴趣越大越好,他这些年对上李林甫越发不支,李适之虽得他襄助,可同样在李林甫面前不占优势,所以,他当即出去亲自找吴道子,好一会方才回到了殿内。而这时候,他就发现李隆基仿佛对杜甫起了几分兴致,当即笑着说道:“杜大帅每一任掌书记,全都是俊杰之才,这位杜书记既是与你同姓,难道也是出自京兆杜氏?”

杜甫早已不是当年四处宣称自己是当阳县侯杜预后人的愣头青了,他之前在陇右帮了杜士仪一阵子,而后回朝应考,好歹也是中过进士的,奈何把持朝堂的权贵容不下自己,同时他一时执拗,希望凭一己之力做出些事迹,结果却碰得头破血流。此刻高力士发问,李隆基饶有兴致地看向自己,他却不无谨慎地答道:“臣是襄阳杜氏,和杜大帅只是同姓,并非同宗。”

李隆基突然想起曾有人对自己提过杜甫,突然轻咦道:“朕记起来了,你是杜审言的孙子。”

“陛下好记性!子美文采斐然,诗赋文章尽显民计民生,朴实隽永。”杜士仪并不介意让自己用过的人走得更远,当即提了一句,果见李隆基微微颔首,“朔方集在长安广为流传,朕也曾看过几卷,记得岑仲高更擅长军旅,杜子美则擅长以诗记事。”

尽管李隆基并未表示拔擢之意,可能够让天子记住自己的名字,杜甫亦是欣喜若狂。等到吴道子奉诏而来,听到前往漠北的消息后满口答应,甚至都等不及和他们同行,立刻就打算在这冰天雪地的时候启程,李隆基拗不过他,也就答应了。

随杜士仪出宫时,杜甫听到亲自相送的高力士提到,兴许来日天子就会对下头提及调他进京,他一时更加难捺兴奋。可还没等他高兴多久,高力士就又是兜头一盆凉水浇下来:“不过,如今人事大权全都握在李林甫手中,纵使以杨慎矜当年得圣眷,大家要擢他为御史中丞,他瞧着李林甫似乎不那么乐意,就推辞不敢就职,更何况外人?不去阿谀奉承李林甫,那就休想有什么美职!”

高力士在长安是如何煊赫显贵,杜甫当然知道,听高力士竟然这样断言,他只觉得心凉了半截。想到自己当年为县尉时的光景,他甚至不等杜士仪开口说话,便低声说道:“高大将军所言极是,长安虽好,居不易,更何况我才疏学浅,还是安于在朔方的好,还请高大将军代奏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