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页

盛唐风月[校对版] 府天 2648 字 2022-10-20

哪有这么巧的事!

李林甫最是耳目灵通,隐隐知道高力士和已故京兆郡公杜思温极其交好,故而和杜士仪也有不少往来,即便弄不清楚细节,但杜士仪绝非外人所知的那样仅仅是文采斐然刚直不阿,这一点他却极其明白。知道牛仙客即便当年和杜士仪有些交情,可也断然不至于越过自己和高力士设计好这么一件事,铁定是高力士早已有所预备,他忍不住捏紧了笔杆,许久方才吐出了一口气。

“这还真是闻所未闻……”嘴里这么说,他却知道,杜士仪想用此事来动摇自己却是想都别想,而且,他素来最擅长的就是把坏事变成好事,此刻已然飞快开动脑筋思量起来。张九龄裴耀卿虽罢相,却依旧分居尚书左右丞相,官位还在他之上,裴耀卿也就罢了,可张九龄却着实碍眼!

要不要趁着这个机会,把张九龄彻底扫出局?

李林甫固然转着这么一个念头,但也不会盲目轻易动作。尽管他自信首尾收拾得很干净,信也是书童代笔,可小心驶得万年船,他总得先弄明白杜士仪的奏疏到底写了些什么。于是,他耐着性子等待兴庆宫中的召见,这一等就是整整一个多时辰,就在他满心狐疑的时候,兴庆宫中派来的使者终于到了。他对于这些中官素来很慷慨,此次照旧又在路上打探,谁知道对方竟是有些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相国垂询,本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问题在于,我只是得了命令来请相国,根本就没见过陛下,所以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这话虽说普通,李林甫却一时只觉得汗毛根都竖了起来。他竭力压下不安的情绪,等穿过重重亭台楼阁,来到冬日李隆基常住的那座暖殿中时,就只见李隆基正在闭目养神看歌舞。尽管那舞剑的并非公孙大娘,而是其弟子李十二娘,但腾挪之间英气勃勃,再加上那特制的军装,毫无柔媚婉约,只有剑气凛然,就连李林甫也不禁分神多瞥了两眼。

“林甫来了。”李隆基只是用下巴轻轻点了点,等到这一曲终了,他挥手命人退下后,这才吩咐一个内侍将一卷奏疏送了上去给李林甫,旋即似笑非笑地说道,“杜君礼所奏,实在是匪夷所思!竟然有人冒你之名和这军中三将接洽,虽则言辞隐晦,可挑唆他们与杜君礼相抗,这一重意思却昭然若揭。而且,其中涉及宥州胡户的时候,更是罔顾国之大义,生民存亡,简直是荒谬至极!”

冒名?这么说杜士仪洞察了他那个小小的陷阱,上奏的时候就揭开此为冒他之名?

李林甫刚刚生出这么一个念头,李隆基便又不紧不慢地说道:“说来也巧,此奏疏刚刚送到朕的面前,就有你家书童意图私出城门。”

李林甫只觉仿佛一个霹雳当头炸响,尽管脸上还满是错愕,心中却不由得掀起了惊涛骇浪。不好,怪不得之前兴庆宫中那么久方才相召,是他大意了!

第875章 以退为进,以死为生

李林甫素来谨慎,除非是给自己真正心腹的人写信,时而会亲笔之外,余者都是书童代劳。那些都是他从小养到大的私人,忠心耿耿守口如瓶,等闲绝不会泄露他所交待的事情,而正因为他总不能让人人都能惟妙惟肖模仿自己的笔迹,这样的人也不会养太多,更不会动辄灭口了。当然,若真的要痛下杀手的时候,他也绝不会手软。

可谁曾想,杜士仪的动作来得太急太快,他甚至还没得到半点风声,一场风暴已然来临。即便他手中捏着那书童的所有家人,可也保不准人为了自己活命而供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来!

电光火石之间,李林甫心中也不知道转过了多少念头。他那张笑容可掬使人平生好感的脸只是微微色变,随即就义愤填膺地说道:“陛下,臣对家中人素来极其优厚,尤其是在书斋中伺候的侍童更是如此。因往来各方私信不少,臣常有委他们代笔,却没想到有人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竟敢冒臣之名交接边将!臣本待请陛下严查背后主使,给朔方杜君礼一个交待,也给臣一个交待。可这等匪夷所思之事若是大肆追查,恐怕传言太烈,一来朔方军心不稳,二来朝中议论纷纷,因此,臣请陛下便以交接边将之罪罢臣相位,如此百官无话,杜君礼亦能安定朔方。”

李林甫毫不犹豫地把这些书童往日代笔之事挑明了,却还是把自己推得一干二净,可临到末了却来了一招以退为进,以死为生之计。他很清楚,即便使人代笔,自己在信上的含义仍然极其含糊隐晦,除却拉拢这些将领之外,并没有具体让他们和杜士仪作对这样的暗示,因为那些话都是让信使往来之间口授的。每一个这样的信使回来,他都会把人安置到那些偏僻的地方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谨慎,他自信天子就算追查也追查不出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