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页

天可汗[校对版] 西风紧 2534 字 2022-10-20

晋军趁势占领了南部高地,将写着一个“晋”字的大旗插了上去,山谷中的众人见到旗帜呐喊欢呼声势不小。幽州军三千人陆续爬上了山,进而向东西两面的山地展开。双方都在山林中角逐,再也不存在地形高地的差别。林间不利结阵,对于组织度更高的晋军发挥不了其中的长处,但好有装备体力优势,单兵混战也不吃亏。

从早晨开始,契丹人对山谷中的晋军攻击已不复具有威胁。汉人占领了南边谷口,因此也能从容退兵,军心渐安。但杜暹并不下令撤军,而命令部将杨猛率骑兵一部向北打通前路。

杨猛杀气很重,上战场不惜命的主,更不在乎己方伤亡。山谷北部地面开阔,正适合骑兵运动,杨猛率部靠近契丹人马时,也不讲究什么奇谋诡计,二话不说便身先士卒带着亲兵冲在前面。众将校见状也跟着猛冲杀入敌阵。契丹人意图用优势兵力从两翼包抄胁迫杨猛后退,但杨猛不是公冶诚,他哪里在乎被包围了会怎么样,被包围的时候再说。

结果一顿猛冲猛打,契丹两翼包抄的战术因为抵挡不住变成了被中央突破,瞬息之间就大败。杨猛率部追击掩杀,只杀得遍地都是尸首,到了中午才被部将多番劝说停了下来返回。

契丹兵败了两阵,杜暹料定他们暂时不能发动有力进攻,这才下令五军阵营移动,向北开进。又令明光军骑兵居于东西两侧护住侧翼,果然契丹人见晋军阵营移动再次发动了一轮进攻,但此时的攻击力弱了许多,单单明光军骑兵就将其打退了。

杜暹率军通过山谷时,便有一部契丹人马来降,自称不想再与晋军作战。伏击战南北两头都被晋军取胜,战事至此胜负已分。

第四十六章 治理

晋军在都山破契丹奚联兵,昼夜兼程越过白狼山,然后沿白狼水向东进发至营州柳城。以前唐军在东北几次接连丧师,此时的营州全境已全在契丹人控制之下,柳城便是这片区域的中心,此城在汉人和契丹人手里几经易手,双方都有修筑城池,已有一定的规模。

杜暹率军到达柳城,敌军闭城不出。他在都山之战中已尝试过铁炮的用处,这时用来轰击固定的城墙目标更是方便,遂下令先用炮击。四炮一轮齐发就轰塌了西墙,墙塌之后仍不消停,四门铁炮持续向城中炮击,木制建筑起火,柳城火光冲天。

如此射击了几番,铁炮就全部报销了。两门炮管在用水冷却之后被火药震裂,再用就要炸膛;另外两门炮身变形。最后只能停止炮轰,官吏记录称:火炮威力,但不堪长用,新炮用过两回便破碎废弃。

而此时柳城西城早已塌成废墟,城中多处起火,工事几乎失去了防御力。杜暹正欲调集骑兵攻进去时,柳城契丹人便举旗投降了。晋军攻打柳城的战绩便以受伤二人的代价(靠得太近不及掩耳被火炮震聋),击毙击伤数百俘虏万余敌兵而结束。

攻下柳城之后的事儿,《新晋书》只有寥寥几笔记录:暹将兵入城,疑胡兵诈降,尽杀之;军中粮草无多,调兵掠粮。

青史轻描淡写的一行字,实际上并不是那么轻松,却充满了血泪。“疑胡兵诈降,尽杀之”,当时杜暹与幕僚商议,考虑到了几个原因,其中包括杀掉壮丁减少契丹人口等因素,便下令将在都山投降的和柳城俘兵一起驱赶进瓮城之中,人数有两万多人,挤在里面几无立足之地,拥挤不堪。然后下令关闭各门,往里面泼石油,以火烧之。

从地里挖出来的黑油烧起来黑烟滚滚臭气熏天,瓮城中人口密集,烧死者少、熏死熏晕者多。俘虏之前已被解甲,身无防护,城楼上的晋兵又以弓弩乱射,屠杀持续了整整半日,翁城中尸体堆积如山,形如修罗场。众军又在城外挖巨坑,用牛车马车将尸体和受伤没死的一起运出去以土埋掉,一天功夫契丹族青壮便减少两万多。

李失活部不敢复取营州,已经丢下这边的部族撤往松漠都护府去了。杜暹军队为了补充粮草“就食于敌”,便派骑兵攻掠燕郡、汝罗等地,凡有抵抗便行“坚壁清野”之事,燕郡汝罗两地的契丹部落数万帐被铁骑冲杀屠戮殆尽,牛羊马匹各种物资尽被抢夺,杜暹各军大发横财。各地农户也是差不多的遭遇,或逃或死人口减少很多。到了七月间,营州各地几乎没有了成组织的势力,乡里剩下的也只是一些散户,大部分逃到了交通更不便的地方。

杜暹向长安上书告捷,奏章言击溃契丹奚联军主力,地方有东夷人口“抗拒”,便率兵进行了镇压,并开始对营州进行“治理”。